臺北市
28°
( 31° / 21° )
氣象
2025-05-07 | 中央社

蛾蝶如何分辨 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揭曉

台灣有數千種飛蛾和蝴蝶,但很多人都分不清,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建的「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收錄80萬筆資料,提供民眾查詢,也歡迎有興趣者當公民科學家分享資料。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今天舉行記者會,介紹「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生多所說,這是全國最大的鱗翅目昆蟲資訊網站。

生多所所長楊嘉棟說,蝴蝶和蛾都是鱗翅目昆蟲,一般人不易辨別,以為比較漂亮的是蝴蝶,事實上,很多時候看到的是蛾,台灣的蝴蝶大約500種,蛾卻有約5000種,是蝴蝶的10倍,這兩種昆蟲都在植物授粉上演重要角色。

楊嘉棟說,「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2014年建置,目前收錄80萬筆資料,除來自生多所外,也由公民科學家透過參與生多所同仁發起的臉書社團「慕光之城-蛾類世界」分享,包括68萬筆蛾蝶類影像及時空分布資料,想多認識蛾與蝶有何不同,可上網站查詢,也歡迎對蛾蝶有興趣者當公民科學家,一起分享相關資料。

另外,生多所的蛾類科普推廣團隊也與蛾調志工合作,於全台153處地點,歷經15年採集、製作了12.5萬份數位化蛾類標本。楊嘉棟說,其中已鑑定至種的資料有73科、1812屬、3903種,已占台灣已知鱗翅目昆蟲的74%,「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也看得到。

生多所研究員兼組長林旭宏說,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大多是以取食植物維生,除了被列為農、林業害蟲的蛾蝶有較多關於牠們取食植物種類的資訊外,特別是蛾類的食草,大多數仍有待研究,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藉由公民科學家的參與,也累積近1萬7000筆鱗翅目昆蟲食草的資料。

林旭宏以漂亮的橙帶藍尺蛾為例,原本在台灣的數量不多,後來台灣愈來愈多人種植蘭嶼羅漢松,這種植物是橙帶藍尺蛾喜好的食物,從「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的地圖分布,可看到橙帶藍尺蛾幾乎散布在全台,只有台灣西南沿海例外,因西南沿海從事養殖漁業,不會種羅漢松。

林旭宏說,「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提供許多方便初學者查詢蛾蝶種類的功能,例如從資料庫中提取資料筆數最多的成蟲及幼蟲各300種,以單一網頁的形式將這300種可供比對辨識的照片列出,有興趣者只要點選圖片上方的編號,就可以進入這筆資料的詳細頁面,再從頁面的諸多連結查到更豐富的資訊。

仍是國中生的曾粲然今天也出席記者會,他從國小5年級的一次展覽接觸到蛾後,就對觀察蛾感到興趣,拍攝蛾的足跡遍及全台及外島,並提供相關資料給生多所,曾粲然說,在他眼中,每隻蛾都很漂亮,自己也飼養觀察,未來他想唸昆蟲系或森林系,希望有一天能拍到全新物種並發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