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5-21 | 中央社

全球基金流轉新常態 台灣資產管理價值鏈升級 勤業眾信解析國際投資管理新局 對接台灣資產管理戰略藍圖

面對低費用、ETF主導與AI創新應用等全球投資趨勢,投資管理產業正走入轉型期。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1)發布《2025 投資管理趨勢》報告(2025 Investment Management Outlook),指出國際投資管理市場正面臨「ETF與主動管理策略的融合、AI在銷售流程的成效、市場對推動收益增長的聚焦、數位效率與風險治理」四大趨勢。這場轉型浪潮不僅影響歐美市場,也正深刻地改變亞洲資產管理市場格局。

其中,ETF產品在過去五年間累計吸引超過3兆美元資金淨流入,尤其主動式ETF呈現強勁成長,佔ETF流入比重自五年前的9%攀升至23%。共同基金亦加速轉向ETF架構,反映市場對低費率、高透明度產品的偏好轉變,進而帶動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收益模式的重新設計。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投資管理產業負責人李穗青會計師指出,國際投資管理市場正朝向多軌整合與科技驅動的趨勢發展,台灣資產管理業者應在主管機關的法令框架下建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並且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強化產品研發與平台對接能力,順應AI數位效率與成本優化的浪潮,提升商品多元性並與提升服務的體驗。

延續這波科技驅動的變革,勤業眾信報告也指出,AI應用已進入規模化導入階段,不僅強化內部營運效率,更逐步拓展至經銷與行銷前線。從自動化風險適配、個人化內容生成,到應用AI工具提升溝通與互動效率,資產管理產業的價值鏈正快速進化。調查亦顯示,目前僅有11%業者銷售時重度使用AI。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劉曉軒表示,在全球資產配置與區域財富中心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台灣具備地緣優勢與制度基礎,若能搭配金管會所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深化跨境資金流通,並積極開拓與優化產品線,將有望推動產業升級,厚植長期競爭實力。金管會近期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策略,而預計六年內推升台灣管理資產規模至一兆美元,並以高雄為試點專區,透過鬆綁法規、設立多元法人、人才延攬與跨境資金流通等五大重點,建構資產管理業升級的制度基礎。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財富管理與機構投資需求同步升高。金融業若能擴展至私募基金、永續金融產品與間隔基金(Interval Fund)等新產品架構,將能在未來產品轉型中保持競爭力。報告中亦指出,永續導向與私募架構正逐步成為跨國資產管理公司重點布局方向,特別是在財富管理平台中快速擴展。

最後,面對AI與永續雙軸壓力,投資管理公司也須重新審視其風險治理與網路安全策略。從模型驗證、資安維運、數據來源到合規揭露皆需建立可持續且具韌性的控管架構。2025年是台灣資產管理產業與國際市場深度接軌的關鍵一年,唯有整合政策願景、科技應用與在地特色,方能於亞洲乃至全球資產管理價值鏈中建立具策略意義的台灣位置。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