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 中央社
陽明交大奇異金屬態研究 揭高溫超導體形成前機制
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解開銅酸鹽(cuprates)中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狀態的形成機制,登上國際期刊「物理學進展報告」,為解開「高溫超導體」機制,邁出關鍵一步。
陽明交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電子物理系教授仲崇厚帶領的研究團隊,提出「量子臨界糾纏態」(quantum critical entangled state)就是奇異金屬本質的創新理論。這種狀態源於材料內部兩種量子態「磁性自旋液體態」與「普通金屬態」的激烈競爭。當這兩種量子態勢均力敵時,電子會因量子擾動而呈現高度量子糾纏的特殊行為,最終形成量子臨界點。
仲崇厚指出,在量子臨界點附近,材料會出現劇烈的侷域電荷擾動,使所有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同時與上述兩種量子態產生量子糾纏,形成「普朗克奇異金屬態」(Planckian strange metal phase)。在此階段,電子間的碰撞機率與溫度呈線性正比,而奇特的量子臨界糾纏狀態正是進入高溫超導前的關鍵階段。
這項發現為學界解開高溫超導體機制謎團,邁出關鍵一步。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仲崇厚、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張永業,以及陽明交大博士後研究員阮文浩、Kim Remund。論文刊登於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的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物理學進展報告),並被選為焦點報導。
陽明交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電子物理系教授仲崇厚帶領的研究團隊,提出「量子臨界糾纏態」(quantum critical entangled state)就是奇異金屬本質的創新理論。這種狀態源於材料內部兩種量子態「磁性自旋液體態」與「普通金屬態」的激烈競爭。當這兩種量子態勢均力敵時,電子會因量子擾動而呈現高度量子糾纏的特殊行為,最終形成量子臨界點。
仲崇厚指出,在量子臨界點附近,材料會出現劇烈的侷域電荷擾動,使所有電子的自旋與電荷同時與上述兩種量子態產生量子糾纏,形成「普朗克奇異金屬態」(Planckian strange metal phase)。在此階段,電子間的碰撞機率與溫度呈線性正比,而奇特的量子臨界糾纏狀態正是進入高溫超導前的關鍵階段。
這項發現為學界解開高溫超導體機制謎團,邁出關鍵一步。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仲崇厚、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張永業,以及陽明交大博士後研究員阮文浩、Kim Remund。論文刊登於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的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物理學進展報告),並被選為焦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
屏科大團隊結合在地社區力量 推動穿山甲保育機制
(23 分鐘前) -
嘉義灣榮護理之家與榮民眷長輩 粽香樂音團聚迎端午
(24 分鐘前) -
Round Table:相遇與共構 臺英藝術家駐校與文化交流成果展
(28 分鐘前) -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綠能座談會 聚焦新能源船舶及離岸風電發展
(2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