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9° )
氣象
2025-05-25 | 中央社

癌過復發恐懼 41歲教育工作者轉念分享生命印記

41歲莉莉(化名)從事教育工作,2年前確診子宮頸癌,即使積極治療,身上的人工血管讓她活在復發恐懼。幸有社工與癌友團體鼓勵,她學會轉念分享生命印記,盼成為病友領航員。

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日舉辦婦癌學習營,莉莉分享抗癌故事,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張志隆、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魏凌鴻、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宏學分享婦癌最新治療趨勢。

張志隆透過新聞稿指出,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初期多無明顯症狀,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加等。抹片檢查與HPV疫苗是目前有效預防方式,台灣公費子宮頸抹片篩檢推行30年,子宮頸癌發生率已明顯下降。

張志隆表示,雖然現在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都是早期個案,可透過根除性手術或放化療治療,但局部晚期或復發、轉移的子宮頸癌仍是治療上的挑戰,所幸近年免疫療法、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治療陸續問世,為晚期患者帶來新的契機。

魏凌鴻提及,現今癌症治療趨勢強調「精準醫療」,部分卵巢癌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選擇更適合的治療,比如在維持性治療階段,是否帶有BRCA1/2與HRD基因突變,是藥物治療選擇的關鍵之一。

此外,魏凌鴻指出,HER2蛋白與細胞生長有關,若癌細胞過度表現HER2,會促使腫瘤快速增生,易轉移復發,在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中等其他實體腫瘤,皆有部分患者有出現HER2過度表現的情形。

魏凌鴻表示,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過去選擇較為有限,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如今已有新藥可精準治療,更為婦癌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讓患者可以獲得疾病控制的同時,還能改善生活品質。

部分婦癌患者接受骨盆腔放療,可能出現陰道纖維化、沾黏等,影響日常生活與親密關係,周宏學說,纖維化屬於不可逆組織變化,應及早介入處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