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 中央社
竹市環保績效獲中央考核「特優」二連霸!邱臣遠代理市長:宜居永續城市再創佳績
新竹市以地方特色與宜居永續施政策略,推動各項環保創新作為,榮獲環境部「113年度環境保護績效考核」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環境管理考核」共計10個獎項,除了總考核等第榮獲最高獎項「特優」殊榮之外,另有9項業務獲獎,包含「特優」7項、「優等」2項。今(8)日由環保局團隊於市務會議獻獎,代理市長邱臣遠肯定同仁的辛勤投入,並期勉持續精進推動各項永續發展工作,落實淨零綠生活。
邱代理市長表示,市府施政向來重視環保,環境保護議題涉及廣大,絕非一個單位或部門即可完成的任務,而竹市獲得環境部總考核的特優成績實屬不易,感謝各機關、學校、企業及市民朋友的配合,鼓勵大家以環境友善為本,持續打造宜居永續的新竹市。面對永續發展議題及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將持續強化環保行動力,將「減碳、調適、創新、共好」理念融入日常,為下一代留下更健康安心的「安居科技城」。
環保局表示,此次考核是環境部針對113年度全國環保單位環境保護業務的整體考評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對於全國海洋環境管理考評,竹市共獲10個獎項。除了總考核獲最高獎項「特優」殊榮之外,另有9項業務獲獎,包含「特優」7項的空氣品維護與噪音管制、水污染防治、海洋環境管理、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淨零綠生活及綜合業務、環境測定及資訊業務、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以及「優等」2項的資源循環、環境管理,成果亮眼。
環保局說明,新竹市透過數據監控維護空氣品質,打造全國首創「車載式六合一智慧監測科技執法設備」,透過廂型車執行「柴車定檢辨識、機車定檢辨識、AI判煙、AI判管、聲音照相、移動式空品微感器」6項噪音取締及空污監測作業,成功運用AI與大數據技術,提升執法效能,更榮獲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環保局表示,為落實水質智慧監測及污水淨化,在頭前溪、客雅溪及香山灌區設置7處自動水質監測系統,並持續妥善操作與維護「礫間接觸處理設施」、「人工濕地」和「污水截流站」等三大類共計10處水質改善設施。針對海洋污染防治面向,提出多項精進創新作為,包括廢棄漁網回收再生專案、海底覆網清除專案、智慧化源頭減塑措施,以及河川流域重金屬加嚴管制等,藉以減少海洋的負擔。近3年累計回收廢棄漁網21.43公噸,總長逾10萬公尺,可重新製成再生塑膠粒料約18公噸,海廢再生成效亮眼。
環保局指出,竹市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由公部門率先示範,透過跨局處合作攜手民間,落實節能減碳措施面對淨零挑戰。全市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3年就提前達成國家2025年減量10%目標,同時設定各階段目標:2030年減量30%、2040年減量60%、2050年淨零排放,持續落實氣候治理。
環保局表示,將積極推動智慧治理與資源循環,從「回收端」的創新到「市民端」的行為改變,落實AI智慧無人回收站、市場減塑、資收小學堂、舊衣回收、免廢市集到導入循環杯等多元策略,帶動市民朋友一起環境永續愛地球。
邱代理市長表示,市府施政向來重視環保,環境保護議題涉及廣大,絕非一個單位或部門即可完成的任務,而竹市獲得環境部總考核的特優成績實屬不易,感謝各機關、學校、企業及市民朋友的配合,鼓勵大家以環境友善為本,持續打造宜居永續的新竹市。面對永續發展議題及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將持續強化環保行動力,將「減碳、調適、創新、共好」理念融入日常,為下一代留下更健康安心的「安居科技城」。
環保局表示,此次考核是環境部針對113年度全國環保單位環境保護業務的整體考評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對於全國海洋環境管理考評,竹市共獲10個獎項。除了總考核獲最高獎項「特優」殊榮之外,另有9項業務獲獎,包含「特優」7項的空氣品維護與噪音管制、水污染防治、海洋環境管理、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淨零綠生活及綜合業務、環境測定及資訊業務、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以及「優等」2項的資源循環、環境管理,成果亮眼。
環保局說明,新竹市透過數據監控維護空氣品質,打造全國首創「車載式六合一智慧監測科技執法設備」,透過廂型車執行「柴車定檢辨識、機車定檢辨識、AI判煙、AI判管、聲音照相、移動式空品微感器」6項噪音取締及空污監測作業,成功運用AI與大數據技術,提升執法效能,更榮獲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環保局表示,為落實水質智慧監測及污水淨化,在頭前溪、客雅溪及香山灌區設置7處自動水質監測系統,並持續妥善操作與維護「礫間接觸處理設施」、「人工濕地」和「污水截流站」等三大類共計10處水質改善設施。針對海洋污染防治面向,提出多項精進創新作為,包括廢棄漁網回收再生專案、海底覆網清除專案、智慧化源頭減塑措施,以及河川流域重金屬加嚴管制等,藉以減少海洋的負擔。近3年累計回收廢棄漁網21.43公噸,總長逾10萬公尺,可重新製成再生塑膠粒料約18公噸,海廢再生成效亮眼。
環保局指出,竹市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由公部門率先示範,透過跨局處合作攜手民間,落實節能減碳措施面對淨零挑戰。全市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3年就提前達成國家2025年減量10%目標,同時設定各階段目標:2030年減量30%、2040年減量60%、2050年淨零排放,持續落實氣候治理。
環保局表示,將積極推動智慧治理與資源循環,從「回收端」的創新到「市民端」的行為改變,落實AI智慧無人回收站、市場減塑、資收小學堂、舊衣回收、免廢市集到導入循環杯等多元策略,帶動市民朋友一起環境永續愛地球。
最新生活新聞
-
苗栗榮服處攜手中榮 推展榮民眷就醫綠色通道
(24 分鐘前) -
衛福部啟動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 解智慧醫療盲點
(24 分鐘前) -
Cisco獲得Sisvel Wi-Fi 6專利池授權
(25 分鐘前) -
預防勝於理賠!從「理賠」走向「健康管理」 宏泰人壽外溢保單健康達標再享獎勵
(29 分鐘前) -
花蓮縣政府攜手國立東華大學 設立「花蓮縣AI教育中心」推動智慧教育在地扎根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