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29° / 28° )
氣象
2025-08-28 | 中央社

五隊闖進總決賽 三獲殊榮 臺科大於「2025淨零競賽」發光發亮

「2025 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總決賽中,臺灣科技大學表現亮眼,從數百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共有五組晉級總決賽,最終三隊榮獲臺灣組冠軍、寶佳綠能高值獎、最佳人氣獎與國際組亞軍,累計獎金達112萬元,成為參賽大專院校中的大贏家之一。

由國立臺灣大學與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5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以國際賽與台灣賽雙賽制進行,首度邀請亞太大學聯盟(APRU)具名協辦,比賽共吸引來自16國,逾1,150名師生參與,國際賽報名隊伍達92隊,臺灣賽則有138隊,展現賽事規模與跨國吸引與影響力。

總決賽中,臺科大參賽團隊橫跨應科所、機械系、材料系與化工系,展現跨領域實力。國際組由應科所王復民教授領軍,提出『Lithium, From Trash to Treasure: Integrated Flow System for Scrap Battery Upcycling and Carbon Dioxide to Lithium Carbonate Conversion』,以及機械系郭俞麟教授的『Toward Carbon Neutral Energy Storage: Green Modification of VRFB Electrodes via Atmospheric Pressure』;臺灣組則由應科所洪維松教授的『化光為水-借浪取電的黑色魔毯』、材料系郭東昊教授的『擬哈伯法-邁向綠氨經濟之路』與化工系張家耀教授的『Blue Future:自發電海水電絮凝淨化系統』參賽。最終,洪維松教授團隊奪下臺灣組冠軍及最佳人氣獎,郭東昊教授團隊獲頒寶佳綠能高值獎,而郭俞麟教授則榮獲國際組亞軍,使臺科大成為本屆賽事的亮點之一。

談起參賽過程,郭東昊教授表示,能在眾多隊伍中一路過關斬將殊為不易,過程中的努力與辛苦難以言喻,而實驗結果、進度掌握、評審觀點及業界眼光等諸多變數,更為挑戰增添難度。

洪維松教授坦言,這次比賽,除了技術本身,更花了大量心思在呈現方式上:從模擬波浪的直觀展示,到精簡卻有力的簡報設計,再到完整細緻的書面資料,每一個細節都凝聚了團隊的用心與創意。特別是在最後發現薄膜能以壓電效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時,更讓我們看見了這項技術的前瞻性與潛力。

參賽同學們均表示,透過這次比賽,他們不僅在技術與實驗上全力以赴,還需投入大量心力準備簡報呈現,因此能讓研究成果獲得評審與社會大眾看見,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鼓勵。

已舉辦三年的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此次由臺灣大學與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臺大校長陳文章表示,ESG與永續發展是當代高等教育共同的使命,此次國際競賽不僅提供青年展現創意、提出淨零轉型解方的平台,也彰顯台灣在國際永續議題上的影響力。他並建議未來增設賽後交流活動,促進跨領域師生互動,激發更多合作與創新。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世光則感謝評審與合作夥伴的支持,強調本賽事已成為全球綠能與永續創新菁英的重要舞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