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 中央社
農糧署力推國產食材,成果豐碩!績優機關獲表揚,落實食農教育全民化
為鼓勵全民支持在地農業,農業部農糧署積極推廣國產食材以提高使用率,並透過多元管道將食農教育融入民眾生活。今(27)日農糧署於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表揚推動國產食材傑出的政府機關(構)與公營事業。獲獎單位包括員工餐廳每月詳列主要食材採購來源的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明潭發電廠,以及近乎100%採用國產食材的屏東榮民總醫院。另針對員工餐廳創新作法之示範場域也值得嘉許,例如,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在院內採用當地特產紅棗「奉茶」給來院民眾,並於員工餐廳舉辦「地中海食物日」,以苗栗在地生產具有溯源農糧產品追溯條碼的綠豆芽為主題設計特色料理。而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則與團膳營養師合作,設計專屬的食農文宣並透過LINE群組推播及收集回饋建議,成功給予消防員滿滿活力與國產食材知識,透過這些績優單位的積極響應,成為使用國產食材的典範,並為員工與民眾提供更安心、健康的餐點。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蒞臨致詞,並由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親自頒發獎狀,彰顯政府對此政策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公私協力,創新推廣新食代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該署透過與國內餐飲業者合作,將國產農漁畜產品納入菜單,並鼓勵超市與賣場設置國產農產品專區及廣設農民直銷站,讓消費者能更便利地選購在地食材。此外,學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飲食安全是家長最重視的議題,所以在學校午餐中積極推動使用「三章一Q」食材,114年可溯源食材使用比例達98.98%,除了讓學童吃得健康、安心外,亦從校園開始培養學童對國產食材的認同感與建立優質飲食文化。這些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國產食材的能見度,也讓食農教育的理念具體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深化食農教育,全民共享在地好味
農糧署表示,農業部舉辦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向大眾展現近年推動食農教育的豐碩成果。該署作為共同推動者,在此次大會上亦設置主題為「家鄉味地圖-食農教育與農民直銷站」的攤位,以「農民直銷站地圖」為核心,透過插畫風格呈現全臺68處農民直銷站點位,地圖上加入各區特色農產意象,如臺東的稻米和臺南的芒果,吸引民眾拍照與分享。攤位也規劃了一系列互動活動,例如透過六面骰子的「食農面面關」遊戲,讓民眾以趣味方式了解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及健康等面向息息相關。此外,攤位也發送《食旅地圖:在地好食光 農民直銷站尋味指南》文宣手冊,內容介紹各地特色食材,更強調農民直銷站「在地直送,安心選擇」的精神與價值。農糧署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地與消費者的連結,讓食農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能轉化為全民的實際行動,共同開啟臺灣農業的永續新篇章。
公私協力,創新推廣新食代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該署透過與國內餐飲業者合作,將國產農漁畜產品納入菜單,並鼓勵超市與賣場設置國產農產品專區及廣設農民直銷站,讓消費者能更便利地選購在地食材。此外,學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飲食安全是家長最重視的議題,所以在學校午餐中積極推動使用「三章一Q」食材,114年可溯源食材使用比例達98.98%,除了讓學童吃得健康、安心外,亦從校園開始培養學童對國產食材的認同感與建立優質飲食文化。這些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國產食材的能見度,也讓食農教育的理念具體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深化食農教育,全民共享在地好味
農糧署表示,農業部舉辦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向大眾展現近年推動食農教育的豐碩成果。該署作為共同推動者,在此次大會上亦設置主題為「家鄉味地圖-食農教育與農民直銷站」的攤位,以「農民直銷站地圖」為核心,透過插畫風格呈現全臺68處農民直銷站點位,地圖上加入各區特色農產意象,如臺東的稻米和臺南的芒果,吸引民眾拍照與分享。攤位也規劃了一系列互動活動,例如透過六面骰子的「食農面面關」遊戲,讓民眾以趣味方式了解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及健康等面向息息相關。此外,攤位也發送《食旅地圖:在地好食光 農民直銷站尋味指南》文宣手冊,內容介紹各地特色食材,更強調農民直銷站「在地直送,安心選擇」的精神與價值。農糧署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地與消費者的連結,讓食農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能轉化為全民的實際行動,共同開啟臺灣農業的永續新篇章。
最新生活新聞
-
臺南迎「千歲橄欖球隊」 50 歲起上陣重溫青春
(19 分鐘前) -
光復鄉佛祖街救援最新進展 高雄特搜成功尋獲一名女性遺體
(22 分鐘前) -
落實「人離火熄」並加裝住警器 防範烹煮意外釀火災
(24 分鐘前) -
推動慢經濟與永續治理受肯定 饒慶鈴獲永續治理首長獎-楷模獎
(25 分鐘前) -
「Hakka 來嘉尞」成果展演 嘉義市多元文化共融再創高峰
(2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