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6 | 中央社
故宮南院展海洋東南亞交會 青雲亭李為經肖像現身
故宮南院推出「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即日起展至明年1月4日,展出馬來西亞馬六甲青雲亭逾200年歷史「華人甲必丹李為經肖像」等文物,帶領觀眾走入海洋東南亞世界。
故宮博物院100週年院慶前夕,規劃在南院舉辦海洋東南亞的主題展覽,為此去年9月副院長黃永泰拜會馬來西亞、新加坡公私藝文及博物館等機構洽談國際借展,才讓馬六甲青雲亭「李為經肖像」及「甲必丹李公濟博懋動頌德碑拓本」在此次展覽亮相。
故宮南院指出,17世紀中國許多家族為迴避滿人統治,遠赴南洋重啟生活。根據印尼望加錫尚存的「光裕堂李氏族譜」記載,李為經泉州同安人於明朝覆亡的同年(西元1644年)抵達馬六甲;當時馬六甲正值荷蘭殖民統治,是海洋東南亞最重要港口之一。
此外,馬六甲最古老的華人寺廟青雲亭內,「甲必丹李公濟博懋動頌德碑」,記錄了17世紀晚期在地社群對李為經的追念;碑文特別提及他「捐金置地、澤及幽冥」,即出資購地作為義塚,讓亡者有所安息,更與前人共建青雲亭,使在地華人擁有生活與精神依歸。
故宮南院表示,李為經所任的「甲必丹」(Kapitan System)是歐洲殖民者推行的僑領制度,作為各族群與殖民當局間的中介領袖,負責管理、調解移民社群事務;青雲亭現存的「李為經肖像」以祖先像形式保存,承載著重要公共記憶。
李為經肖像自2015年至2019年歷經4年修復,當時馬六甲青雲亭委由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與研究推廣中心承接修復作業;故宮南院說明,10月24日邀請雲科大文化資產系副教授林煥盛演講李為經肖像修復過程。
「抵岸」策展人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林宛萱表示,本展覽還展出地圖、文獻、器物、織品等多元材質文物,呈現海洋如何串連東西方,形塑多元文化風貌,藉由跨文化對話,引領觀眾追索海洋東南亞深厚底蘊。
故宮博物院100週年院慶前夕,規劃在南院舉辦海洋東南亞的主題展覽,為此去年9月副院長黃永泰拜會馬來西亞、新加坡公私藝文及博物館等機構洽談國際借展,才讓馬六甲青雲亭「李為經肖像」及「甲必丹李公濟博懋動頌德碑拓本」在此次展覽亮相。
故宮南院指出,17世紀中國許多家族為迴避滿人統治,遠赴南洋重啟生活。根據印尼望加錫尚存的「光裕堂李氏族譜」記載,李為經泉州同安人於明朝覆亡的同年(西元1644年)抵達馬六甲;當時馬六甲正值荷蘭殖民統治,是海洋東南亞最重要港口之一。
此外,馬六甲最古老的華人寺廟青雲亭內,「甲必丹李公濟博懋動頌德碑」,記錄了17世紀晚期在地社群對李為經的追念;碑文特別提及他「捐金置地、澤及幽冥」,即出資購地作為義塚,讓亡者有所安息,更與前人共建青雲亭,使在地華人擁有生活與精神依歸。
故宮南院表示,李為經所任的「甲必丹」(Kapitan System)是歐洲殖民者推行的僑領制度,作為各族群與殖民當局間的中介領袖,負責管理、調解移民社群事務;青雲亭現存的「李為經肖像」以祖先像形式保存,承載著重要公共記憶。
李為經肖像自2015年至2019年歷經4年修復,當時馬六甲青雲亭委由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與研究推廣中心承接修復作業;故宮南院說明,10月24日邀請雲科大文化資產系副教授林煥盛演講李為經肖像修復過程。
「抵岸」策展人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林宛萱表示,本展覽還展出地圖、文獻、器物、織品等多元材質文物,呈現海洋如何串連東西方,形塑多元文化風貌,藉由跨文化對話,引領觀眾追索海洋東南亞深厚底蘊。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秋連假收假日 國道零星路段晚間壅塞
(36 分鐘前) -
陳其邁市長:先進半導體新時代,高雄正崛起
(38 分鐘前) -
台南首辦環境演員培訓 讓岸內影視基地更吸引劇組
(1 小時前) -
灣橋護家同慶秋節榮民節 嘉榮攜手榮服處獻榮民眷長輩圓滿福袋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