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11-15 | 中央社

永光化學X淡江經濟倫理論壇 2025解析臺灣結構性落差議題

淡江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舉辦「2025經濟倫理論壇」,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0「減少不平等」為核心,聚焦臺灣在經濟、住宅、社會階層與教育機會等面向的結構性差距。論壇由淡江大學商管碩士在職專班主辦,孫嘉祈執行長感謝臺灣永光化學工業公司長年支持,也期盼論壇成為學界與產業界對話的重要平台,讓更多關注得以匯聚。

許輝煌學術副校長致詞指出,「不平等」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複雜課題,涉及收入差距、社會流動、性別與族群等多元面向。他強調,從倫理與制度面持續反思,是推動社會向前、落實永續的關鍵。

長年持續支持該論壇的永光化學公司,由陳建信董事長親自出席,他表示,自2010年起與淡江大學展開產學合作,鼓勵教師深入研究經濟議題。陳董事長認為經濟和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從倫理視角看待政策與產業的發展。他引用孫中山「三種不平等」的概念,提醒「立足點與機會的平等」是社會進步的基礎,並鼓勵企業與個人以具體行動回饋社會,促進共好。

論壇安排兩場專題演講,首場由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朱琇妍教授主講,以「從SDG10看臺灣的所得不均與住宅不均」為題,透過統計數據,分析並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在所得分配倍數和吉尼係數上的表現,並聚焦「住宅不均」,討論臺灣房價所得比和房貸負擔率的不合理性,及房地合一稅和新青安貸款等政策對房市的影響。討論中,與會者也關注制度不完善可能加劇詐騙、超高齡化衝擊勞動市場等問題。

第二場由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李文基副教授主講「新住民子女及非新住民子女之社經地位分析初探:以台灣 為例」。其研究指出,新住民子女(新二代)對社會階層的認知,未因身分而顯著不同,但教育程度仍是社會流動的關鍵,尤其高中學歷的新二代女性面臨更多不利條件。他呼籲政府以多元入學機制改善教育機會差距。主持人淡江經濟學系林朕陞助理教授補充,新住民在臺灣是少數族群,更需從經濟角度關注其資源取得不均的問題。

論壇吸引許多學生參與,淡江公共行政學系四年級學生郭婷育分享,因關注企業如何回應SDGs而走進會場,希望理解企業責任在永續治理中的角色。她分享,論壇內容讓她對「住宅不均」等議題更加感同身受,也啟發重新思考個人在投資選擇與社會公共議題之間的連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