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0° )
氣象
2025-11-24 | 中央社

從綠能到FSC紙杯 兩大臺南品牌揭企業永續戰略

永續已是企業競爭力核心,當氣候變遷與資源有限成為全球課題,唯有將永續內化為品牌基因,才能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中,大亞集團與清心福全,兩家臺南深具代表性的企業,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證明永續不是口號,而是企業文化、經營策略的長期承諾與實踐。

「公司發展目標,就是要做友善環境跟美麗家園的推手,做員工、客戶、股東跟社會可以四贏的企業。」大亞董事長沈尚弘以這句話揭示企業的永續定位。身為深耕臺南近七十年的在地企業,已從傳統電線電纜,轉型為臺灣能源永續的重要推動者。十多年前,即布局再生能源,建立從綠電發電、輸配、轉換、儲能到管理的完整能源串接能力,並成為首家取得「碳足跡標籤」與「綠色工廠」認證的無鉛化企業。

沈尚弘以Energy與Emerging兩大主軸打造「Double E」布局,主攻電動車、AI、生醫、再生能源等新領域,建立企業第三成長曲線,讓永續更具韌性。更用「企業與城市共生」深化ESG行動,自2011年起推動步道修築、淨溪、無痕山林等活動,並以能源藝術展縮短永續議題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沈尚弘相信,唯有企業與環境、社會共同前進,永續的底蘊才會真正扎根。

若大亞展現的是能源結構上的永續實力,那麼清心福全所代表的,是滲入臺灣日常文化的「生活型永續」。成立於1987年的清心福全,從臺南小店擴展至全臺900多家門市。執行長趙啟宏常說:「要做,就要做第一」。從推出臺灣第一款OEM自製多多的「優多綠」,更帶領品牌成為手搖飲IP聯名的先行者,蛋黃哥、哥吉拉、紅牛能量飲,都是業界首創,到推動永續改革,他始終保持這份精神。

然而,永續改革是最艱難的一次挑戰。全面淘汰保麗龍杯,曾讓加盟主擔心營收、消費者抗拒、上游廠商甚至以員工生計施壓。改革初期,客流一度下滑1.5成,但趙啟宏仍堅定對加盟主說:「再難也要撐下去,這是未來趨勢。」最終成功全面退出保麗龍杯,成為手搖飲永續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而真正讓清心福全站上永續高度的,是導入FSC森林永續認證紙杯。從太太化妝品包裝上的FSC標章得到啟發,實際執行發現紙材來源受限、供應鏈波動等問題,甚至成本增加5%以上,但他仍決定推動。

2024年從中杯開始導入,2025年擴大到大杯,成為全臺第一家、也是唯一全面使用FSC紙杯的手搖飲品牌。除了杯具改革,也在細節中落實永續,選用當季食材、優化紙箱體積與運輸耗材、改善冰箱陳列節能、調整招牌燈光機制等,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品牌對永續的持續累積。

【人物誌簡介】創立時間:2021年11月25日創辦人:唐源駿(凱爺)簡介:「假如一個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那麼我們的角度,就是把他們的人生故事記錄下來,為後代留下深刻雋永的文字。」誌錄臺灣這塊土地上堅守良善、發揮天賦,進而改變人生軌跡、具備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故事,探討他們在時代下的關鍵取捨,剖析背後所蘊藏的智慧,為後世提供得以借鑑的寶貴洞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