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 中央社
安寧緩和醫療認知不足 學會提3點拚提升普及率
台灣安寧照護品質為亞洲第1,但調查顯示,台灣人對緩和醫療認知偏低,甚至輸泰國、澳洲及越南。學會提出3大要點,強調安寧緩和療護不是放棄治療,盼提升普及率。
根據衛福部社會保險司資料顯示,預估台灣2031年65歲以上失能人口高達95萬人,預計2070年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將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相當,平均每1.1名生產者需負擔1名老年人口,增加長照患者、照護家屬未來安寧緩和照護的需求,就顯得更加重要。
全台預立安寧緩和意願註記人數歷年來已累計突破109萬人,不過新加坡2024年對澳洲與亞洲11國調查顯示,台灣對安寧緩和醫療態度與認知仍有進步空間,以緩和醫療認知情況為例,僅69%台灣民眾了解或稍微了解,遠低於泰國92%、澳洲90%及越南81%。
民眾對安寧緩和照護認知不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今天透過新聞稿提出3大安寧緩和療護要點,第1點就是安寧緩和療護不等於放棄治療,是以人為本解決痛苦,而非提前結束生命。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說,近年「斷食善終」引發社會熱議,斷食不等於善終。
蔡兆勳表示,人為規劃的斷食有加速死亡的企圖,安寧緩和醫療強調的是自然死亡,在以不縮短生命為目的的前提下,致力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讓病人的生理、心理與靈性都能獲得妥善照顧,提升生命最後階段的生活品質。
第2點是安寧照護普及與平權,人人皆能提早規劃生命最終旅程。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說,未來盼以「不遺漏任何一個人」為核心目標,關注醫療平權中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心智障礙者、受刑人等,安寧緩和療護發展逐步成熟,全民都能獲得尊嚴、平等充分照顧。
第3點是安寧療護走入社區與居家。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顧問醫師謝宛婷說,目前安寧緩和療護的服務場域已從醫院拓展到社區,並擴及各類重症與末期病人;呼籲正在照顧長輩或重症親人的家庭,面臨生命晚期議題,可與病人討論善終意願和照護方式,讓生命的最後一程更有尊嚴。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劭儀表示,台灣在安寧緩和醫療名列世界第3、亞洲第1,但就現實面而言,照護資源的城鄉差距、疾病類別的不同、居家在宅善終率低,以及民眾對安寧緩和療護仍存在諸多迷思等,凸顯台灣安寧緩和照護仍待持續精進,需各界共同關注。
根據衛福部社會保險司資料顯示,預估台灣2031年65歲以上失能人口高達95萬人,預計2070年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將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相當,平均每1.1名生產者需負擔1名老年人口,增加長照患者、照護家屬未來安寧緩和照護的需求,就顯得更加重要。
全台預立安寧緩和意願註記人數歷年來已累計突破109萬人,不過新加坡2024年對澳洲與亞洲11國調查顯示,台灣對安寧緩和醫療態度與認知仍有進步空間,以緩和醫療認知情況為例,僅69%台灣民眾了解或稍微了解,遠低於泰國92%、澳洲90%及越南81%。
民眾對安寧緩和照護認知不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今天透過新聞稿提出3大安寧緩和療護要點,第1點就是安寧緩和療護不等於放棄治療,是以人為本解決痛苦,而非提前結束生命。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說,近年「斷食善終」引發社會熱議,斷食不等於善終。
蔡兆勳表示,人為規劃的斷食有加速死亡的企圖,安寧緩和醫療強調的是自然死亡,在以不縮短生命為目的的前提下,致力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讓病人的生理、心理與靈性都能獲得妥善照顧,提升生命最後階段的生活品質。
第2點是安寧照護普及與平權,人人皆能提早規劃生命最終旅程。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說,未來盼以「不遺漏任何一個人」為核心目標,關注醫療平權中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心智障礙者、受刑人等,安寧緩和療護發展逐步成熟,全民都能獲得尊嚴、平等充分照顧。
第3點是安寧療護走入社區與居家。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顧問醫師謝宛婷說,目前安寧緩和療護的服務場域已從醫院拓展到社區,並擴及各類重症與末期病人;呼籲正在照顧長輩或重症親人的家庭,面臨生命晚期議題,可與病人討論善終意願和照護方式,讓生命的最後一程更有尊嚴。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劭儀表示,台灣在安寧緩和醫療名列世界第3、亞洲第1,但就現實面而言,照護資源的城鄉差距、疾病類別的不同、居家在宅善終率低,以及民眾對安寧緩和療護仍存在諸多迷思等,凸顯台灣安寧緩和照護仍待持續精進,需各界共同關注。
最新生活新聞
-
部落傳統農耕知識飲食文化 為花蓮原民「保種」
(56 分鐘前) -
天候趨寒探訪榮民眷 黃信仁轉達退輔會關懷、叮嚀防詐
(58 分鐘前) -
研究:全球暖化使台灣午後對流雨減少 強度卻提升
(58 分鐘前) -
2025毛豆文化祭「魔豆傳奇」綠金尋寶趣活動
(1 小時前) -
助退除役官兵就業 新北榮企業廠商說明會共創多贏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