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3° )
氣象
2025-04-01 | 匯流新聞網

【黃丙喜專欄】川普2.0後,社會公益組織的徬徨


【黃丙喜專欄】川普2.0後,社會公益組織的徬徨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


公民社會時代來了,但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無視全球氣候變遷的事實,一腳踢開《巴黎氣候公約》,也漠視聯合國倡議的「SDGs」,連帶著跨國企業紛紛調整ESG方向,嚴重衝擊非營運組織的募款來源。


工商業的發展過度向資本主義傾斜,政府失能,加上市場失靈,造成今天的世界生態環境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極度擴大。近十幾年來興起的非營利組織的公益社群、社會企業本是推動社會朝和諧、均衡發展的核心力量。它的未來營運卻面臨嚴苛的挑戰,不能墨守成規,必須積極創新,謀求新路。


政治大學合勤講堂「公民社會沙龍」近日進行了一場業界與師生的對話,得出的結論是信任、尊重和合作,以及透明、公開和創新,是非營利組織必須強調的核心價值和做的變革調整。


此次講座以「公益跨界合作與社群經營之道」為題,由政大公行系助理教授謝文琪主持,邀請第三部門教育基金會、合勤基金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政大公行系師生,以「永續社群組織與管理」為軸,從非營利組織治理困境、公益跨界合作與公民參與等角度,進行實務與理論的探討,期待為即將面對募款新挑戰的非營利組織找到創新營運的第三條道路。


政大公行系特聘教授江明修指出,危機也是轉機,川普總統上台後迅速推動能源與產業政策,強調「美國優先」,從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到鬆綁碳排放標準與推動化石燃料開採,這些決策固然將影響跨國企業對ESG等營運政策的調整。但是,人們關切内外環境及社會失衡的價值觀未變,關鍵在於非營利組織怎麼做出令人感動的社會公益績效。


人生百味社企創辦人巫彥德強調成員之間的內在動力、情感連結與彼此信任,形塑而成的不依附權威而能自我驅動的團隊合作模式,加上打造「我不命令別人我也不接受命令」的自主、自動和自勵的組織文化,需要長時間的溝通過程,但長遠來說,它可以有效凝聚團隊共同面對挑戰的情感和素養。這樣自發性的治理機制不僅適用於內部運作,也能有效拓展至社群支持者與跨部門合作關係的建立。


政大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王雅萍以政大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案例,印證非營利組織的營運有別於企業之處,核心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公共政策、宗教、學術、環保等。非營利組織營運要能順暢,首先要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中,聚焦自己的專長;二是要能在非以營利導向中,激發員工和外部團隊的熱情。雙向並進,時時互動。


至善基金會主要工作在於協助弱勢地區兒少的醫療照護和弱勢族群的教育發展,八成營運資金來自於外部捐獻。執行長洪智杰強調,組織的透明、獨立和完善的營運績效,所積累的社會價值是取得内部員工和外界人士永續支持的關鍵。聯合國倡議的SDGs 是社會公益價值的標竿,它必須有跨國界、跨政治、跨宗教和跨族群的熱情、胸懷及行動。


主持人謝文琪強調,非營利組織的彈性運作、團隊成員自主性與外在的永續支援之間的順利交流機制,需要主事者與員工一起探索、對話與調整,而以「看見彼此」為起點,「尊重彼此」為路徑,人與人、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分工合作關係就會成為推動改變最柔軟卻最堅定的力量。


江明修表示,政大「公民社會沙龍」將持續關注台灣第三部門的發展,並透過經驗分享與跨界交流,激發出更多對當代公共議題的行動想像。未來也將持續串聯各界夥伴,推動知識與實踐之間的對話與共創,讓公民社會在更深的信任基礎上邁步前行。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丙喜專欄】馬總統那裏錯了?!


【黃丙喜專欄】為什麼知識分子也偏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