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3° / 29° )
氣象
2025-04-30 | 匯流新聞網

川普推減害菸控政策 毒理博士批台灣審查機制失衡:應以科學法理審加熱菸


川普推減害菸控政策 毒理博士批台灣審查機制失衡:應以科學法理審加熱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除了以對等關稅應對貿易障礙,近期更大幅調整菸草監管政策,轉向強調「減害」導向的公共衛生策略,將無燃燒尼古丁產品(NTPs)視為降低吸菸健康風險的重要工具。相較之下,台灣《菸害防制法》修正上路將近800天,但加熱菸的健康風險審查卻也卡關近800天。根據國健署規定,審查期限為6個月,可再延長6個月,但該期限已於今年4月底到期。


對此,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博士投書媒體指出,川普政府積極推動科學減害,改革監管政策,台灣卻陷於意識形態的框架。他強調,加熱菸的審查應回歸科學與法治,摒棄政治干預與行政拖延。


招名威指出,美國新任FDA局長馬提·馬卡里(Dr. Marty Makary)推動的政策改革,簡化授權程序,鼓勵科學導向產品上市,並同步打擊黑市、兼顧公共衛生與產業發展。川普政府的政策轉向,顯示對科學實證與公共利益的重視,也呼應國際對減害菸品的共識。



川普推減害菸控政策 毒理博士批台灣審查機制失衡:應以科學法理審加熱菸


▲Dr. Marty Makary。


相對地,台灣在加熱菸政策上的進展停滯不前。儘管國內科學研究已有突破,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近期在國際期刊發表本土首篇針對加熱菸氣霧化學成分的研究,證實其多項有害物質的釋放量遠低於傳統紙菸。然而,衛福部國健署針對加熱菸的「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已嚴重逾期,逾兩年仍無結論。


根據該研究,加熱菸在11種碳基醛類與4種菸草特有亞硝胺(TSNAs)中,分別降低8.7%至91.6%、及85.7%至95.4%,顯示加熱取代燃燒可有效減少毒性與致癌物暴露。這項成果不僅與美國FDA、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院(BfR)及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的研究相符,也為台灣公共衛生政策提供了科學支撐。


然而,招名威指出,國健署設下不合比例原則的審查門檻,讓程序過度政治化,成為少數人可操控的制度工具。立法委員亦質疑該制度背離行政慣例與多數決原則,影響政策推動,導致走私氾濫、稅收流失與監管失能,最終損害的是合法業者、消費者健康與政府公信力。


招名威強調,川普政府正透過政策鬆綁與科學導向,推動合法減害產品,對抗非法流通與公共風險;反觀台灣,卻在意識形態與技術官僚的雙重束縛下,錯失以科學創新引領公共健康政策的機會。


招名威認為,當審查制度不再以科學為依歸,而受意識形態與政治干預主導,不僅扭曲科學本質,更侵蝕法治精神。加熱菸的審查不應淪為行政延宕與權力博弈的犧牲品。行政機關應儘速檢討制度設計,依據科學證據依法行政,確保審查公平、透明、有效,讓台灣公共健康政策真正邁向科學化、現代化與國際接軌。


照片來源:翻攝自招名威、Dr. Marty Makary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董事長怎麼可能缺錢 警耐心說明老婦當場驚覺受騙


抖音網婆要求購買點數救急 屏警分析詐騙案例成功阻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