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專欄】轉型與正義 改名風波:中正路的去留與轉型正義的取捨
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
近來,內政部積極推動「去蔣化」政策,處理威權象徵的進度如火如荼,甚至連全國各地的「中正路」是否改名都被提上了議程。此議題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從官方到民間,從媒體到網路,討論聲浪此起彼伏,堪比年度最熱議題。
一、政府的「轉型正義」進程:一場持久戰
根據內政部的數據,截至2025年4月底,全國列管的威權象徵共有941筆,其中已處置264筆,尚有677筆待處理。乍看之下,進度似乎不算太快,但考慮到涉及的塑像、遺像與命名空間數量龐大,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合度與民眾的接受度問題,這場「去蔣化」的持久戰確實不易打。
此時,內政部也不忘強調,他們不僅每月定期公布進度,還提供經費不足的機關與學校補助。這看似貼心,但也讓人忍不住想問:「這些錢從哪裡來?是不是又要刮老百姓的皮?」畢竟,改一條路的名字可不是換個門牌那麼簡單,牽涉到戶籍、個資、生活習慣等老百姓的「千方萬面」生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民怨。
二、中正路改名:是正義還是折騰?
「中正路」改名一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內政部表示,已委託研究相關方案,未來將與地方政府溝通。然而,這條全台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的「中正路」,真的非改不可嗎?民眾的意見反饋可謂五花八門,有人戲謔地建議改成「清德路」,也有人提議乾脆全改成日文名字,更有人憤怒地喊出「內政部直接改名東廠大理寺好了!」這些意見雖然帶點酸味,但也反映了民眾對於政策方向的不滿與疑惑。
更有趣的是,有人指出,如果連中正路都要改,那麼中正里、中正村、中正巷、中正公園是不是也得跟著改?甚至中正國小、中正國中、中正高中、中正大學是否也不能倖免?若真如此,那麼「改名大業」恐怕得進化成「全國大清洗」,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引發更多爭議。
三、改名背後:是轉型正義還是意識形態?
支持者認為,「去蔣化」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是對過去威權時代的反思與告別。然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樣的行動更多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操作,是在製造社會對立,而非真正解決問題。畢竟,轉型正義的核心,也是世界各國轉型正義理論與實踐的實際狀況,應該是讓歷史傷痕得到療癒而達成社會「和解」的最終目的,而非在傷口上撒鹽而造成更大的社會傷口。
更何況,在經濟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民眾更關心的是房價、薪資、教育、醫療等切身問題。當政府把資源投入到改名這類爭議性議題時,不免讓人懷疑:
「這真的是優先事項嗎?」。
還是說,這只是政治人物的一場秀?
四、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
在這場爭議中,賴政府應當重新審視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
轉型正義的目標不僅在於清除威權象徵,更在於促進社會和解、建立公平正義的價值體系。然而,如果政策推動過於急躁或偏向單一立場,反而容易引發社會分裂,甚至讓原本旨在促進和解的行動淪為新的對立來源。
因此,政府在推動轉型正義時,應更加注重與民眾的溝通與共識凝聚。
首先,可以透過教育與文化活動,引導社會重新認識威權時代的歷史脈絡,讓更多人理解政策背後的意涵。其次,在具體執行上應採取更彈性且漸進的方式,例如:透過地方公投或民意調查來決定是否改名,以尊重地方居民的意見。
轉型正義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其推動過程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中正路改名問題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卻反映出台灣社會在歷史記憶重建上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在追求正義與進步的同時,賴政府也必須謹記,唯有透過對話與包容,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和解與共同前行。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Google map截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豬八戒照鏡子:經濟部長郭智輝面臨多方批評與挑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生活新聞
-
-
高鐵再加碼大學生暑假返鄉28班5折優惠列車 5/20零時起開放購票
(49 分鐘前) -
中山大學團隊紅翎藻固碳研究 開創海水結合畜牧廢水養殖新路徑
(49 分鐘前) -
高雄福華名品週年慶 天天滿千送百超級優惠
(50 分鐘前) -
北士科喜迎輝達!白營:願柯P也能看到新聞
(5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