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3-11-23 | 周刊王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民眾對刷牙有很多迷思。(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周刊王CTWANT] 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可以遠離蛀牙。許多人刷牙前,一定會把牙刷給沾濕,然而專家卻提醒不要這麼做,另外還有許多迷思,像是飯後立刻刷牙、改善牙周病的牙膏等,讓人長知識了。

《人民日報》點出16項刷牙要注意的事情:

1、最好不要用冷水刷牙

口腔專家提醒,刷牙時用最接近自己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

2、擠牙膏別沾水

牙膏不是用泡沫來清潔牙齒,而是靠裡面的清潔成分和牙刷與牙齒的摩擦,牙刷不沾水,擠上牙膏慢慢刷,漸漸出現細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潔成分才能被發揮到最大。

3、牙膏買2種,分早晚用

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3~4倍,容易抑制細菌產生,且口腔內易殘留食物殘渣,應使用清潔功效好的牙膏;晚上人處於睡眠狀態,唾液分泌不足,應使用抑菌型牙膏。

4、家人不要共用牙膏

全家共用一支牙膏,容易互相傳染口腔疾病,如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口語牙刷相互摩擦下,又會將病毒、細菌傳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專家提醒,擠牙膏不要沾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5、使用含氟牙膏

研究顯示,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患齲齒(俗稱蛀牙)的危險性降低40%,但學齡前兒童刷牙時會因誤吞部分含氟牙膏,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是氟化物攝入水平的變化,因此兒童不宜使用。

6、買牙膏避開7種壞成分

牙科專家建議,應避免7類牙膏成分,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SLS)、 「三氯沙」(triclosan) 、染料劑、調味劑、水合矽石、酒精、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7、選擇軟毛牙刷

硬的尼龍牙刷對刷除牙齒表面的菌斑、牙銹效果好,但長期使用易損害琺瑯質;軟的尼龍牙刷摩擦力小些,對琺瑯質的損害也較小。

8、牙膏擠太多,牙齒會變脆

體內含氟過多會形成氟斑牙,使牙齒變脆,刷牙時不需要擠上一整條,黃豆大小就足夠。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太多牙膏會讓牙齒變脆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9、牙刷越普通越好

如果口腔、牙齒沒有疾病,或病變不嚴重,建議使用傳統普通牙膏。

10、藥物牙膏不能治牙周病

某些中草藥牙膏能減輕牙齦出血症狀,但慢性牙周病患者可能沒有局部出血症狀,僅靠牙膏的功能和是否出血來自行判斷,可能延誤病情,導致情況更嚴重。

11、牙齒沒了也得刷牙

刷牙不僅是清潔牙齒表面,而是整個口腔環境,包括牙齦面和舌頭,就算牙齒掉了,但黏膜、牙齦等組織都還在。

12、飯後別馬上刷牙

用餐時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軟化,甚至與鈣、磷分子產生反應,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琺瑯質,損害牙齒健康。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13、牙膏中有「沙子」?立即停用

劣質摩擦劑不僅使琺瑯質越來越脆弱,還會磨損牙齒與牙齦的結合部位,

造成牙齦萎縮,刷牙時要注意口感,若感覺牙膏質感粗糙,有沙子般的顆粒留在嘴裡,立即停用。

14、牙膏要經常換品牌

長期使用同一種牙膏,可能會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產生抗藥性,從而使牙膏失去作用,經常更換牙膏種類,能維護正常的口腔菌群,有利於牙齒健康。

15、牙膏底部標黑條,有毒嗎?

牙膏軟管底部的色標主要用於牙膏灌裝封尾時的定位與識別,這樣的包裝很常見,和牙膏的成分沒有關係。

16、3個訊號提醒換牙刷

(1)牙齦根部顏色變深,說明累積較多汙垢。

(2)刷毛尖變軟塌,代表磨損度較大,已無法有效清潔牙齒。

(3)如果刷毛之間距離明顯變寬,就更容易殘留牙刷根部。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