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2年突收地檢署傳票!她到庭才知「被前公司告」 痛揭3點教訓

[周刊王CTWANT] 1名女網友最近分享自身經驗,她離職2年後,竟因為匿名在網路文章留言分享工作心得,遭到前公司提告。從收到地檢署通知到出庭調解的過程,皆讓她深刻體會,匿名平台並非絕對保護個資,且在法律程序中,並不一定存在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原PO在Dcard發文指出,今年年初收到地檢署來信,但信中未明示案由或告訴人,致電詢問時,書記官也堅持無法透露相關資訊。他在毫無頭緒下出庭,直到偵查庭上,才得知自己因為在Dcard平台,以某大學名義對文章留言分享前公司工作經驗而遭提告。
庭上檢察官詢問原PO發布留言內容的目的與動機時,她當場承認確有留言,並解釋僅是根據個人經驗回應文章問題,沒有惡意抹黑。檢察官聽聞後表露出無奈表情,並提醒原告方此案屬小案件,是否考慮調解,對方法務則積極表示願意。
進入調解階段,原告法務要求原PO刪除留言並公開道歉。原PO心中雖覺不滿,但衡量後認為刪除留言、留下一則無傷大雅的道歉訊息,對自己影響最小,於是同意調解,案件最終以撤告結束。
經過此次經歷,原PO總結3點教訓,其一是匿名平台並非絕對保護個資,在司法調查需求下,平台仍會配合提供使用者資訊;其二是發言過於具體、事實列舉清楚,反而容易被鎖定提告對象,比起夾雜主觀的情緒性批評,更容易引起法律爭議;其三是法律程序中並不保證公平正義,提告與被告雙方角色並非絕對的正邪之分。
貼文引發網友熱議,相繼指出「太衰了吧!公司有夠雷」、「台灣人真的很可憐,想要上來勸大家不要去血汗公司受苦,還會被告」、「下次記得用代號或是公司的綽號」、「如果是台灣公司是可以要求提供資料,如果是國外公司,就沒辦法」、「看完這篇文章真的深感共鳴,之前也因為匿名分享面試趣的經歷,結果被前公司提起訴訟,甚至『面試趣』還被要求刪除留言,否則也將面臨聯合提告的威脅」。
另也有人建議,「大家要知道網路上如果沒有任何評論的公司更可怕,比查到一堆黑料的公司還可怕。有黑料的公司,至少坦蕩蕩面對他們的黑歷史,找不到任何評價的公司,大概都是因為之前評論的人都被告、被肅清,所以才什麼都找不到。以後大家找工作,對於沒有評論的公司也要三思。」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
五一勞動節將至 中市清潔隊垃圾收運改採「定時定點」
(32 分鐘前) -
詹怡宜離開32年老東家TVBS轉赴台大任教 給同仁的公開信內容曝光
(37 分鐘前) -
【懶人包】死亡連署全台延燒!國民黨各地黨部遭搜索 檢調動作一次看
(38 分鐘前) -
香山樂齡中心主任葉國文號召:10元發票換青菜 支持青農助弱勢
(4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