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3° / 28° )
氣象
2025-05-13 | 周刊王

沒有科技但有天賦! 黑猩猩「遠距通訊技術」讓學者讚嘆不已

沒有科技但有天賦! 黑猩猩「遠距通訊技術」讓學者讚嘆不已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黑猩猩並非只有透過吼叫聲來進行溝通,牠們會以規律的節奏敲打樹根,藉此傳遞訊息,學者認為,這種行為可能與人類的節奏與語言起源有深遠關聯。

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一項研究中,學者觀察到來自非洲不同地區的黑猩猩敲打樹幹的方式各有不同,有如各自擁有「個人節奏簽名」,顯示這種敲打技術並非是單純的原始行為,而是具有社交意義的遠距離通訊技術。

這份研究是由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靈長類學者霍貝特(Cat Hobaiter)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認知科學研究所的克羅克福德(Catherine Crockford)共同主導。

霍貝特表示,黑猩猩會使用樹幹進行社交上的「確認」,當牠們敲打熱帶雨林中高聳的板根時,發出的低頻聲音可在森林中傳播超過一公里,目的可能是告知同伴牠的位置或移動方向,而每隻黑猩猩的鼓聲節奏各異,可讓同伴辨識發聲者。

研究中分析了371次黑猩猩的敲擊行為,發現這些節奏並非隨機。來自西非的黑猩猩傾向於使用平均而穩定的節拍,而東非的族群則表現出節奏長短變化更明顯的擊打模式。這些節奏性行為與人類社會中使用節奏進行互動的習性相呼應,可能早在人類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出現時就已存在。

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音樂認知學者亨霍寧(Henkjan Honing)雖未參與本研究,但他也提到,這些結果明確顯示黑猩猩是「以規律節奏演奏牠們的樂器(樹幹)」。研究人員認為,這類擊打行為不應單純視為情緒發洩或無意識動作,而是具備特定結構與目的的溝通方式。

此外,克羅克福德指出,黑猩猩會挑選特定樹根進行敲打,選擇那些形狀與材質可產生最能穿透密林的聲響。這顯示牠們擁有基本的聲學判斷能力,懂得使用最有效的「天然擴音器」。

在這篇研究發表的同時,另一項刊登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也提到,黑猩猩的語音溝通系統比過去想像中更為複雜。在研究中,黑猩猩會將不同的呼叫聲組合使用,創造出新的語意。例如將「休息」的呼聲與「邀請玩耍」的呼聲結合,用來邀請其他黑猩猩一同在附近築巢過夜。

兩項研究均有參語的克羅克福德表示,這些發現凸顯人類對動物語言系統理解的不足「我們很可能一直低估了動物溝通的彈性與複雜性,」。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