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3-06-16 | 環境資訊協會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推開台大動物醫院特殊寵物門診大門,裡頭除了醫治兔子、鳥、陸龜等寵物,其實還長期從事一項特別工作——北台灣擱淺海龜救傷。



擔任海龜獸醫近十年,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余品奐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記者,海龜醫療業務量不多,多時一年約30幾隻,不過擱淺月份集中,加上海龜醫療康復期長,一但介入醫療到野放,通常要花上數月。「忙起來也是滿忙的」,他輕描淡寫地談及這項旁人看來無比艱鉅的工作。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海龜受傷也得尋求專門的醫生。你我平常接觸不到的海龜獸醫師,在大眾面前始終隔著一層神秘面紗。本文從一位海龜獸醫的養成,看他們如何克服醫學文獻的匱乏,捱過野生動物醫療乏人問津的年代,一路成為獨當一面的海龜獸醫。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每年擱淺海龜的種類,有超過六成比例皆為綠蠵龜。攝影:劉庭莉


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



海龜的強烈自我癒合及生存能力,時常令余品奐直呼佩服。余品奐臨床經驗接觸過的動物無數,他卻認為「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尤其臨床疾病表現與其他動物或爬蟲類有極大差距,傷口癒合能力強、不易感染,執行救援醫療後順利野放的比例較其他野生動物高。



臨床上最棘手的狀況,余品奐說,通常牽涉到骨頭、殼或內臟外露的傷口最難治療,若傷口很大,治療恢復期甚至要以年為單位計算。面對傷勢嚴重的海龜,儘管治癒機率不高,醫療團隊仍盡力治療,試圖扭轉局勢,每當結果不如預期時總是倍感挫折,「在醫療上要決定放手,是心裡比較困難跟掙扎的時候。」余品奐說。



海龜常會讓獸醫師產生一種錯覺,覺得牠們似乎能靠自己好起來,但當我們把視角轉向每年擱淺通報數據會發現,高達八成的海龜在通報當下就已死亡。這顯示,就算是抵禦外界衝擊能力強的海龜,在面對逐漸惡劣的環境,依然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牽涉到骨頭、殼或內臟外露的傷口最難治療。圖片來源:余品奐提供


海龜醫學文獻匱乏 研究團隊直球對決細菌性關節炎



余品奐表示,早期投入海龜臨床醫療時,面臨缺乏醫學研究、文獻及樣本困境。雖然常見疾病大多已在獸醫學上形成一套治療邏輯及方法共識,但遇到罕見病例,文獻資料又不足的情況下,就只能參考其他陸生爬蟲類研究進行治療。



余品奐回憶,當他初次接觸擱淺海龜常出現的「細菌性關節炎」,在文獻資料不多的年代,僅能參考犬貓或人的治療診斷方式去處置,病情總是反反覆覆。直到三、四年前與其他專家共同展開研究,才開始了解這項疾病。



雖然熱衷於野生動物,但余品奐一開始不曾想過自己會成為海龜獸醫師,他回憶當初,因研究所老師台大大動物科教授季昭華與海大研究室負責人程一駿教授展開合作,才有機會從醫療角度切入海龜保育的研究,沒想到這一做,就將近十個年頭。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除了擱淺海龜救傷工作,余品奐平時也在台大動物醫院為非犬貓動物看診。攝影:廖禹婷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余品奐觀察,近年來願意將野生動物救援作為職業考量的學生明顯增加。攝影:李蘇竣


海龜獸醫養成記:保育意識提升野生動物醫療環境



余品奐指出,台灣學生進入大學獸醫系後,從臨床課程開始接觸最初階的爬蟲類醫療,對象包含蜥蜴、蛇、陸龜、海龜等。然而大學課程較為基礎,若想深入研究特定物種,通常必須到研究所進修。多數獸醫師往往是實習單位或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才真正接觸到海龜臨床醫療救傷,累積臨床經驗。



近年投身教職的余品奐,也目睹學生的轉變。他指出,當年自己進入獸醫系就立定方向,實習單位及研究所的選擇都緊扣野生動物醫療領域,但能投入的環境及單位有限。如今,越來越多單位需要野生動物獸醫師,工作地點、實習及教學資源也更多元;有興趣鑽研、甚至以野生動物救援為職業考量的學生明顯增加。「雖然相較犬貓依然小眾,但與過去十幾年相比,整體是進步的。」



他也提到,一般犬貓醫療市場大,願意投資的醫院也多,獸醫系學生選擇犬貓醫療的待遇、未來發展「頂點較高」,不過近年業界已逐漸達成共識,提高國內野生動物獸醫水準及品質。「早期只有公家機關(如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支撐得起來這件事,現在有更多民間團體願意投入資源,因為民間開始有捐款概念、保育意識也越來越強。」平均來說,整體待遇差距早已不如外界想像得大。


這篇文章 「海龜是很神奇的動物」:一名海龜獸醫的十年臨床觀察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