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之夜」帶城市人認識都市野生動物 藝術總監︰把你的野性叫出來
近年台北「白晝之夜」從晚上狂歡到隔日清晨的Night Party,成為年輕人潮流活動。不過今(2024)年來了個大轉變,以大安森林公園作為中心,在11月2日舉辦「夜行動物派對」。這次的「Party animals」跟民眾想像的可能有點不一樣,活動包括生態講堂、導覽、萬物議會;主辦方為了讓公園內的野生動物和植物好好休息,更把活動時間提前至下午2時開始、凌晨2時結束。
主辦單位稱,野生動物與城市人距離不遠,希望透過一個近40萬人參與的藝文活動,把台灣的生態環境議題帶到民眾的日常生活。
白晝之夜不應只是狂歡 可以有更多環境意識
白晝之夜(Nuit Blanche)2002年起源於法國巴黎,是一個從晚上6時至隔日清晨6時的藝文結合公民議題活動。過去20多年,全球逾30個國家城市響應。台灣則是2016年引入,從台北北門復興運動開始,亦曾於公館、南港、士林等區域舉辦活動。
今年策展團隊選址大安區,並以「都市之肺」大安森林公園作為活動中心,當中有7場生態講堂、10場生態走讀,及1場「萬物議會」,圍繞山、河、海、土地四大主題,亦會以物種角色去探討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活動主視覺參考公園裡的特色物種,例如斯文豪氏攀蜥、中華鱉、赤腹松鼠、夜鷺、盤古蟾蜍等動物元素。
一頭金髮、打扮時尚的活動藝術總監陳怡潔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時笑稱,從前她並非戶外人,但幾年前因策展活動而認識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得知原來城市中也有生態,「野生動物有他們的生存法則,不見得離我們這麼遠。」而透過踏查、活動、角色扮演,可讓大家轉換到動物的視角,「把你的野性叫出來!」;更重要的是,除了往外探索,活動更會帶領民眾向內探索,人類作為動物的一份子,如何跟這些同伴共同生活、生存。
負責生態活動操刀的眾森自然工作室創辦人劉長青坦言,最初得知地點在大安森林公園時「頗為擔心」,怕人潮湧進一個生態公園,「覺得『這樣好嗎?』」但陳怡潔問他,有沒有機會讓城市人更認識腳下這塊土地?他們覺得,白晝之夜不應只局限在幾十萬人狂歡的想像,反之,它可以是一個把生態、城市、藝術結合的教育管道,「它可以有更多環境意識、土地意識。」
有了管道參與,就可以建構經驗。陳怡潔舉例,她曾跟隨生態團隊到深山,用光吸引昆蟲,再進行拍攝,把牠們身上紋路截取,再變成作品,這種微觀的方式「體驗很棒」,「雖然我們常無功而返」。再去探索原因,原來當年缺水,蟲子數量大幅減少,「你會發現,我們太習慣在城市裡用我們的工具和方法,支配我們的生活。但在大自然裡,你必須配合,你就是要等待、觀察,你要理解它,才能從裡面找到或創造出你要的東西。」
除了藝術團隊需要對都市生態有認知,今年召募的200名志工,亦須接受都市生態環境問題培訓,「像這兩年鳳頭蒼鷹生病,繁殖沒法成功,就有可能因為長期餵鴿子,讓傳染病擴散。」長青說,他帶志工在公園考察,結束後仍有不少志工留下來問問題,「在每個志工種下一個種子,在活動當中也可以把訊息傳遞。」
跨越世代 最希望居民和里長一起參與
不過白晝之夜活動過往曾被周邊居民投訴「太吵」,這次更以野生動物為主題,到底如何減低對環境的影響?陳怡潔幽默地秒答︰「給居民耳塞,哈哈哈!」
事實上,他們把活動時間推前至下午2時就開始,晚上10時後已沒有舞台表演,凌晨2時整場活動結束;「演出的模式比較peaceful(平靜)」,例如講讀、夜間瑜伽等;舞台喇叭方向會調整;活動範圍避開生態敏感區域;現場亦會宣導10時後要降低音量保持安靜。
此外,把燈光調暗,包括公園路燈也會降低亮度,亦是新嘗試。原來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一直有向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出把園燈調暗,但公部門有民眾安全考量而拒絕,這次則可順勢一試,「這是整體意識啦,我們眼睛可以適應各種光線,如果你覺得什麼東西都很亮才看得到,你就必須一直在一個很亮的環境,其實蠻傷眼睛的。」
這樣看似較靜態的白晝之夜活動,最難過的關卡其實在里長。「我覺得1999(熱線)還是會被打爆」,陳怡潔望著長青說。早在4月,他們已拜會里長,當時里長非常憂慮,擔心居民會抗議太吵、「年輕人奔放」聚集抽煙喝酒、交通癱瘓等,「他們很恐懼、很激烈,釋出很多反彈聲音,希望我們千萬不要在這一邊。」
陳怡潔本來想著,「跨年都跨了,台北市也沒事啊對不對?」但亦因為這樣,陳怡潔也學習到溝通的速度。「我們這個generation(世代),溝通速度非常快,很快可以改變你的想法或生活習慣,越年輕的族群越是這樣。可是他(里長)不是這樣生活的,他不是接觸這樣的教育。」而活動的每個流程,可能也影響居民運動、遛狗的日常。
「後來你是怎樣打動他們啊?」面對記者的問題,陳怡潔笑一笑。「我不曉得是否打動他們,但就勉強接受吧。」
她說,過往白晝之夜已是「都市型活動的極端」——年輕族群,很潮流、電音演出,很有街頭感,「但這些都市的東西,西門町、中山區、信義區,每個週末都很多」。
她想把民眾「拉回來一點」,從生態、土地去探索城市的可能性,「很多人覺得大安區房價很貴、天龍國人,而居民對年輕人也有一些不理解。其實年輕人也有關心環境的,我覺得大家有個機會在草地好好坐下來(交流)」,她頓了一頓,又發揮她的幽默,「產生更大的對立,哈哈!是對話啦!」
陳怡潔覺得,環境意識是現在的風尚,食衣住行的基本原型,就是生態意識。「但也必須很誠實的說,不會只是透過一個一次的白晝之夜就成功,但一定會慢慢有影響。」
最新生活新聞
-
跨國科學再交流!成大科教×臺南女中×日本龍野高校生AI玩物理實驗
(15 分鐘前) -
愛心企業暨善心團體公益認領心願卡 送暖心路早療孩子一份溫暖摯愛
(27 分鐘前) -
雲林國小歡慶31週年 校慶運動會祝生日快樂
(29 分鐘前) -
耶誕跨年+春節將至 出境、返國入境高峰曝
(34 分鐘前) -
「魷魚遊戲」英熙娃娃點亮了 陳其邁扮高雄孔劉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