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5-04-30 | 環境資訊中心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編按:你有想過網路上買的「防鳥膠」有什麼成分嗎?生活在都市的鳥類,難免會為民眾帶來衛生困擾,但市面上新興的防鳥塗料,卻可能導致野鳥死傷。從今年3月一起領角鴞中膠案例開始,《環境資訊中心》採訪各界說法與記者實測——防鳥,是需求也是商機,但我們如何能做得更好?跟著【防鳥變傷鳥?】系列報導一起尋找答案。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4月中,記者到猛禽救傷站探望領角鴞的康復情況。攝影︰袁慧妍


桃園鳥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桃鳥診所)3月中就接獲一隻因沾到防鳥膠,失去飛行能力的二級保育類領角鴞。獸醫師郭昱德向《環境資訊中心》透露,該防鳥膠很黏稠,清洗非常困難,商品標榜防鳥最終卻是傷鳥。


領角鴞後續被送往台灣猛禽研究會救傷站繼續進行治療,由於飛羽缺損,胸前的羽毛亦脫落,且皮膚有輕微發炎,需療養最少數月,待體羽長回、有足夠保暖能力,再進行接羽手術後,才能考慮野放。猛禽研究會的獸醫師王齡敏建議,此類塗料不應用作防治用途。


沾上防鳥膠失去飛行覓食能力 羽毛「怎麼洗都洗不乾淨」


3月16日,桃園一間幼兒園發現屋頂下方有一隻未能飛行的成年領角鴞,遂把傷鳥送到桃鳥診所救傷。獸醫師郭昱德稱,疑因幼兒園為減少野鳥聚集造成鳥糞問題,在屋頂塗上一種新型的防鳥塗料,卻導致領角鴞誤沾,失去飛行能力。


當野生動物受傷,就會處於「非常緊迫」的狀態。郭昱德稱,領角鴞的飛羽「其實都爛掉了」,懷疑是被防鳥膠黏住後一直掙扎,「把自己翅膀的羽毛都拍到受損」,且腳也有一點紅腫。而這種膠有流動性,會滲入羽毛的間隙,「很難用刮除的方式把它清掉」,只能先把領角鴞麻醉,再用清潔劑、油類產品、麵粉等重覆清洗,「這種清潔動作必須持續三至五次,才有辦法完全清乾淨。」


一星期後,領角鴞狀態穩定,桃鳥診所把牠送往猛禽救傷站繼續觀察和治療。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3月16日,桃園一間幼兒園發現屋頂下方有一隻未能飛行的成年領角鴞。圖片來源︰獸醫師郭昱德提供


4月中,記者到猛禽救傷站探望領角鴞的康復情況。志工戴著厚手套,把領角鴞領出來,由獸醫師王齡敏為其檢查。她說,領角鴞送來時已有皮膚發炎及緊迫狀況,會產生疼痛,「我們通常會給牠止痛藥。」但止痛藥很傷肝腎,所以必須為牠注射點滴去代謝藥物。


此外,獸醫亦須檢查羽毛生長情況。肉眼所見,領角鴞胸部的小羽毛都變得很稀疏,其中一邊的飛羽則有明顯缺損,而且摸起來的感覺「不是那麼正常,不是那種乾乾的感覺」,仍有輕微的濕濕黏稠感,「沒有辦法抓住空氣,可能沒辦法真的很保暖。」


王齡敏稱,由於羽毛「怎麼洗都洗不乾淨」,防鳥膠會「悶在那邊」,不只會導致皮膚發炎,也可能影響後續羽毛生長,只能把部分舊羽拔掉,但這樣做「冬天就會比較擔心牠保溫問題」。若天氣變冷,就得常常幫牠量體溫,有需要時甚至要放到保溫箱。


羽毛到底要多久才會長回來?王齡敏稱要以月計算,但每隻鳥長羽毛的情況不一樣,會受內分泌影響,而有些更大型的猛禽,可能要三、四年才會更換大根的羽毛。領角鴞會在救傷站多觀察幾個月,等待部分羽毛長回來,再進行接羽手術,並讓牠在大空間飛行數天至兩星期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野放。


「其實我們能幫牠很少,就是讓牠吃好睡好。」王齡敏說。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領角鴞左右兩邊的羽毛明顯有分別,黏了防鳥膠的一邊翅膀(相片右方),羽毛有缺損、斷掉,而且不蓬鬆,摸起來還有黏稠感,胸前的羽毛也有脫落。攝影︰袁慧妍


高雄亦有燕子死亡案例 獸醫師呼籲停用防鳥膠


郭昱德納悶,聲稱防鳥的東西,為何最終變成傷鳥?他向幼兒園建議暫停使用防鳥膠,亦向桃園市農業局通報個案,希望地方政府能想辦法改善防鳥膠使用情況,得到的回覆是「會再討論」。


事實上,高雄市農業局早前亦在電纜線上塗抹類似的「驅避劑」,但在今(2025)年2月,有大量燕子停留在林園區電線時接觸到防鳥膠後,摔落路面受傷或死亡。事後當地農業局長姚志旺在市議會備受質詢時卻稱,是因為驅避劑塗太厚,導致「太滑」,燕子「滑下來滑倒」,被市議員質疑他並不熟悉這種膠的性質。


此案涉及台電電線。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29日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此前因很多鳥停留在電線上,排洩物造成居民不便,遂使用防鳥膠驅鳥,但當得知會黏到鳥導致傷亡後,已拆除沾上防鳥膠的包裹物,並將全面停用防鳥膠,後續會使用更友善的防鳥措施,例如線路被覆化等。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台電拆除塗了防鳥膠的電線包裹物。圖片來源︰擷取自高雄市議員邱于軒臉書粉專影片


記者29日亦聯繫到台電使用的防鳥膠公司「瑪克斯集團」創辦人李誌誠。他解釋,當初林園區公所「比較有一點烏龍」,在網路上買了防鳥膠後自行使用,沒有通知瑪克斯要施工,也因此沒有員工在現場觀察後續鳥類是否有異樣,「沒有通知我們,所以就沒有所謂『救傷』的動作......才會讓一些民眾誤解是毒死鳥。」


他認為,由於電線都屬高壓電線,不能放金屬物質驅鳥;而防鳥刺對小型燕子沒阻嚇作用,所以用防鳥膠比較合適。


瑪克斯近年免費向台電提供防鳥膠,李誌誠指台電今年才有預算購買,強調過去使用防鳥膠一直沒發生問題。不過,他對台電未來會重新使用防鳥膠充滿信心,「不是停用啦,他暫時啦!你想想看,(鳥糞)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啦,道安就是交通問題啊,難道要摔死一個人才願意去做一件事嗎?」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星羽動物醫院清洗高雄燕子身上防鳥膠黏液。圖片來源︰高雄市議員邱于軒臉書粉專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則擔心,除了公部門會用防鳥膠,農民是否也會開始使用,甚至以為「塗多一點、塗濃一點、塗厚一點」,效果會更好;部分農民對鳥「恨之入骨」,更不會關心鳥類死活。他亦質疑這種新興使用的防鳥膠成份,是否會對鳥類造成其他物理性及化學性傷害。


王齡敏指出,由於防鳥膠的施作範圍非常廣泛,且相對防水、流動性強,對鳥類的傷害比黏鼠板更大。「它的原料比較像是一個建材會用的東西,我們希望這個東西不要被拿來當作防治用途。」


友善鳥控公司博威︰機場也有使用防鳥膠 建議民眾找專家規劃防鳥設施


猛禽研究會本(4)月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提醒防鳥膠恐致野鳥死傷,有民眾表示八哥會在冷氣架上築巢,令冷氣無法運轉,詢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到底為何民眾或公部門、公共機構會使用此類防鳥膠?又該如何兼顧鳥類防治與生態保育?


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博威鳥控執行長杜昆盈稱,地方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大樓等,未必知道防鳥膠的負面影響,且有廠商以免費試用作推廣。「我們第一次遇到就在陽台,麻雀直接死掉,被那個膠裹成一坨死在那邊,因為他(民眾)塗很厚。」


據他所知,台灣有一座機場也有使用防鳥膠,「可是塗完之後,鳥可能以前曾經在那邊築巢,牠就拿樹枝可堆疊,堆在塗膠上,堆滿了上面沒膠了,牠繼續用。其實(防鳥膠)幫牠穩定了那個巢。」可是這也會造成另一個陷阱,例如巢有空隙,鶵鳥在裡面翻滾時或會黏到,甚至造成死亡。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博威鳥控執行長杜昆盈稱,有民眾會自行購買防鳥材質工具,但詢問專家後才發現並不合用。攝影︰袁慧妍


防鳥膠不止影響野生動物,也造成人類困擾,因其黏性會使空間的其他功能性大大減低,比如塗在陽台上,不僅民眾自身容易沾到,若遇天氣較熱,這種膠會變得更軟,就更容易「滴到地板到處都是」,故在人鳥共用的空間,使用防鳥膠並非首選。


杜昆盈規劃防鳥設施時,會考慮鳥類數量、物種、季節等,並按建物或場地環境設計,確保防治方式能精準使用、達到效果。例如醫院這種需要更高等級衛生防治管制的場域,就會使用快速物理性防治,把陽台、冷氣窗口空間「擋起來」,令動物無法進入。


他拿出防鳥刺、防鳥索、防鳥網模型,向記者解釋,當空間為點、線、面不同屬性,則使用不同工具用途對症下藥。以防鳥索為例,無論是一條線或三條線形式,當鳥覺得被線擋住,「這一個空間沒有那麼安穩」,就會選擇飛往其他地方;防鳥網用途性則較廣,可使用在陽台、冷氣平台等,不過安裝時也建議找專家代勞,避免鳥網材質不對,或網子太軟反而讓鳥被捲進去。若是偶爾有少量鳥糞問題,可用鳥糞清除劑作日常清潔即可。


台灣一直只進口防鳥工具和材質,廠商亦只賣商品,不太考慮環境規劃,導致出現防鳥變傷鳥情況。杜昆盈認為鳥類防治公司人員亦應增補生態學、動物行為學相關背景知識。他亦稱,假如公部門對防鳥膠有使用建議或限制,電商亦可因此制定規範,限制防鳥膠的流通。


「鳥跟害蟲不一樣。這些動物就在我們生活周邊,我們要有一定程度接受牠的存在。」杜昆盈說。




【防鳥變傷鳥?】領角鴞被「防鳥膠」黏住致斷羽、皮膚發炎 喪失飛行覓食能力


防鳥刺、防鳥索、防鳥網,可因應空間點、線、面不同屬性對症下藥。攝影︰袁慧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