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干擾生理時鐘 研究:晝夜節律可能延後17分鐘
即便沒有鬧鐘,每天也會在一樣的時間醒來,一樣的時間睡覺?生理時鐘維持生理功能的平衡,也影響睡眠。新研究顯示,塑膠會干擾生理時鐘,讓細胞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延誤15~17分鐘。
這項研究僅在實驗室進行,尚未在動物或人體試驗,但塑膠充斥我們生活,科學家認為影響未明,需要留意。

人體有數個生理時鐘,主時鐘與週邊生理時鐘同步化,以維持睡眠週期、體溫、細胞週期、代謝、免疫等關鍵功能的平衡。生理時鐘會與太陽24小時的明暗循環同步化,產生晝夜節律。當節律失衡,睡眠障礙、糖尿病、免疫系統等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
聚氯乙烯(PVC)及聚氨酯(PUR或PU)是常見塑膠,用於製造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到家具等各種生活產品。挪威科技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現,PVC與PUR中的化合物會干擾腺苷受體(A1R),導致細胞的晝夜節律延誤15~17分鐘。
研究的共同作者、挪威科技大學研究員瓦格納(Martin Wagner)告訴《衛報》,理論上,這代表你會更晚睡、更晚起。「你可能會說只延長15分鐘沒什麼大不了」,然而,生理時鐘是精細的平衡,一點點的變動可能是重大改變,我們對它的影響仍不清楚。
這項研究4月刊登在《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研究使用的塑膠樣本分別取自醫療用餵食管與長跑運動用的水袋。前者是PVC材質,含1600多種化學物質;後者是PUR材質,含超過1萬種化學物質。研究在實驗室設備進行,而非人體試驗。
瓦格納說明,研究用的萃取物化學物質濃度高,一般人體細胞不太可能直接暴露於如此高的劑量,但這類塑膠化合物常見於食物包裝等,而且可能滲入食物與水,長期接觸是隱憂。若再加上其他環境干擾,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最新生活新聞
-
-
徐佳青訪視阿根廷華興中文學校MENDOZA分校 「教學成果展」呈現華語學習成果
(16 分鐘前) -
星宇航空推3主題影片 10地上線感受台灣溫度
(17 分鐘前) -
海洋人才培育論壇高雄登場 打造藍色職涯新航道
(18 分鐘前) -
海大USR計畫團隊為雲林宜梧國中轉型助力 導入海洋教育課程
(1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