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8-15 | 環境資訊中心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重啟核三公投將於23日舉行,在正反方的討論中,不乏對能源安全與國防安全的關注。針對其中常見問題,包含核廢料如何安全處理?戰爭時核電廠會不會被攻擊?國際公約能否保障核電廠安全?本文以六個Q&A提供讀者參考。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核三廠用過燃料池。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一、核三廠再運轉,核廢料要放哪?


核燃料使用過後,仍會產生放射性物質與高溫,成為高放射性核廢料。故會先移入燃料池「濕式貯存」數年,再移入密封的「乾式貯存」設施,透過空氣自然對流帶走熱量,存放約40年後再移入最終處置場。但目前缺乏最終處置場法規,核廢料無處可去。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林正原受訪說明,台電高放處置計畫要在2028年公布候選場址、2055年完工地下處置場,但目前連選址法規都沒有,後續還需要經過科學調查、社區溝通與地下實驗等程序,以此現況看來,這個時間目標不可能達成。今(2025)年經濟部成立核廢處置辦公室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年底前提出核廢選址草案。


核電廠營運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同樣也需要最終處置場。經濟部依低放選址法規,選出台東與金門兩處場址,但地方政府不願意辦理公投,至今沒有產生最終處置場址。


二、燃料池空間快用完,重啟核三可以繼續運轉多久?


核三廠除役後,爐心內用過的核子燃料已全數移入燃料池。根據核安會統計,一號機燃料池貯存1879束,二號機燃料池共貯存1906束,總共3785束,還剩下約535束的存放空間。台電依剩餘空間估算,核三廠可持續運轉的時間,大約是三至五年。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發電量概況。圖片來源:能源署


三、核電占比有多少? 沒有核能會缺電嗎?


核三廠於5月17日執照到期停機至今,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已有三個多月。台電表示,今年尖峰備轉容量率都高於6%。


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核三廠兩部機組仍在運轉的去年上半年,提供全台發電占比約6.2%;若比較全台三部核能機組全開運轉發電,發電量最高年份落在2014年,當時占比約16.3%。


經濟部今年規劃多個大型燃氣機組,新增裝置容量達4.8GW,高於核三廠二號機的0.95GW。因應產業需求,政府推估2030年全台用電量成長13%,在未來10年內(2024~2033年),機組裝置容量淨增加量將高於用電成長估值,還會有6GW的餘裕。


四、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被封鎖能撐幾天?


能源署統計,2024年台灣約有95.8%能源仰賴進口,進口天然氣幾乎全數用於發電。隨台海局勢升溫,國內輿論擔憂若運輸交通遭到封鎖,將陷入無電可用的窘境。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8月發布最新兵推報告,模擬共軍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顯示台灣將在10天內耗盡天然氣儲量,煤與石油也分別會在7週與20週後耗盡,影響國內能源供給。美國海軍情報局(ONI)前指揮官史都德曼(Mike Studeman)日前在一場聽證會中建議台灣至少要有一座核電廠,才能減輕能源供應被切斷的衝擊。


根據能源署,我國2025年天然氣安全存量為11天,2027年目標提高至14天。審計部近日報告卻指出,據中油公司估算資料,2025年預估存量天數為10.6天,至2027年11.4天,明顯較法定天數有所不足。相較於化石燃料,核能發電平均更換一次燃料棒可以使用18個月。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分散式系統更能促進能源安全,例如分散在全台各地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即便部分被攻擊受損也不會全面癱瘓,其他區域仍能維持供電。相較集中式電廠如核電只要機組受影響停機,就會瞬間失去大量電力。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2024年能源有95.8%來自進口。圖片來源:能源署提供


五、國際公約有保障,核電廠還可能被攻擊嗎?


核電在戰時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嗎?全國廢核平台指出,烏克蘭的扎波羅熱核電廠(Zaporizhzhia Nuclear Power Plant)今年8月2日再度遭到軍事攻擊,證明核電廠在戰爭中並不安全,且核電廠無法承受任何攻擊或誤擊,可能破壞反應爐或燃料池,導致輻射外洩甚至全面性核災。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受訪說明,《日內瓦公約》及第一附加議定書,明文禁止軍事攻擊水壩及核電廠等可能引起危險力量釋放的設施。但他也提到,此條文其實有例外:如果該核電廠是供應電力給軍事行動,就不受到保護。意即共軍只需證明核三廠的電力有供給軍事基地,攻擊核三廠就不會受到國際制裁。


若是已停機、除役中的電廠呢?賴中強說,若攻擊造成廠內核廢料輻射外洩,那就在《日內瓦公約》禁止的範圍內。


賴中強強調,在戰時使用核電有利有弊,但「弊是無法挽救的、利是可替代的」,一旦運轉中核電廠被攻擊,可能引發大規模災害,台灣政府將被迫「一手救災疏散,另一手要打台海防衛戰」。核電廠的優勢在於被封鎖後仍可以維持發電,但目前發展的再生能源與分散式電網,都有助於維持戰時能源韌性,未來除役的燃煤電廠也可以作為戰備使用,有很多替代選項。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札波羅熱核電廠2號機組。圖片來源:IAEA Imagebank/Flickr(CC BY 2.0)


六、核電若被戰火波及,會發生什麼事?


扎波羅熱核電廠是全歐洲最大的電廠,共有六座核反應爐,供應烏克蘭約20%的電力占比。俄烏戰爭開打後,機組在2022年被迫停止發電至今,但反應爐的核燃料仍維持高溫,冷卻系統需要維持正常運轉。


扎波羅熱核電廠自戰爭開打,即多次遭受迫擊,造成場內起火等事故,也曾因為周邊電廠、輸電線路遭到攻擊而中斷主要電力供應,核電廠內啟動緊急備用柴油發電機維持系統運作。2023年,俄羅斯攻擊上游新卡霍夫卡水庫水壩,導致扎波羅熱核電廠失去主要冷卻水來源。


2025年8月12日清晨,扎波羅熱核電廠區內又因為砲擊而起火,引起國際關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調查後發布聲明表示,當地核安沒有受到影響,但電廠的冷卻水系統面臨嚴峻挑戰。因為高溫意味著高蒸發率,且電廠目前只依靠唯一一條線路供電,外部電力供應狀況依然脆弱。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