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廚餘養豬,全台每日2000噸廚餘去哪裡? 四個問題看環境部最新盤點情形
台中昨(22)日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全面禁廚餘餵豬,環境部今(23)日表示,台灣六成以上廚餘進養豬場,禁止廚餘餵豬後,全台每日有近500噸的廚餘無法再利用。台灣每天產生2000多噸廚餘要往哪去?《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四大關鍵問題,帶你看環境部的最新盤點狀況。

一、禁廚餘養豬前,廚餘會被送到哪些地方?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今日對外盤點廚餘流向。台灣每天產生2115噸廚餘,當中有1324噸(約62.6%)用於養豬,是去化廚餘的大宗。
在22日禁廚餘養豬前,由於煮熟的剩飯剩菜適合豬隻食用,會被送到合格養豬場高溫蒸煮後餵食。生廚餘如菜葉、果皮、咖啡渣、硬殼等不適合豬吃,則堆肥製作成有機肥料,全台每天約有643噸(約30%)送至堆肥廠。微生物厭氧發酵分解廚餘產生沼氣,可作為再生能源,三座生質能廠分別位在新北、桃園、台中,每天消耗131噸廚餘(約6.2%)。近年也有環保設施開始利用黑水虻去化廚餘,或簡易堆肥、飼養雞鴨,每日26噸(約1.2%)。

二、禁廚餘養豬後,全台廚餘怎麼處理?
「養豬是(廚餘)最好的利用方式。」環境管理署一般廢棄物管理組組長蔡蓬培表示,廚餘去化最大宗是用來養豬,因應防疫要求暫時禁餵豬,廚餘再利用量能合計剩下每日1620噸,對比台灣每日產生2115噸廚餘,整體再利用空間短缺495噸,只能暫時焚化或掩埋。他並表示,雖然難以全數再利用,但「妥善處理絕對沒問題」。
蔡蓬培補充,全台的堆肥和厭氧發酵廠並未滿載,禁廚餘養豬前,合計每日處理1384噸,約為整體再利用能力的85%。2021年8~9月台灣也曾實施為期一個月的廚餘禁餵措施,當時再利用業者尚能應付處理量滿載的狀況,近年也已有經驗累積,4年多來國內也新增了數座處理設施。
三、廚餘進焚化爐會有什麼問題?
廚餘為高含水、高鹽分,進入焚化爐會降低燃燒效率,且可能增加戴奧辛產生,並毀損焚化爐。蔡蓬培表示,焚化廠為避免設施受損,會充分混攪廚餘與垃圾之後再燃燒,並控制廚餘投料比例,「不然它也燒不起來」。他稱,全國總焚化量能每日1萬8000噸,假設495噸廚餘有半數送焚化,占比僅1.3%,「稀釋下去,鹽分的貢獻度已經很少了。」
不過,蔡蓬培強調焚化與掩埋是廚餘處理的「最低順位」,是在非常時期、不得已才會採用的「最可惜的做法」。

四、堆肥、發酵至少一個月,進廠會不會塞車?
傳統堆肥需要個3~4個月完成,高效堆肥也需要1~3個月完成發酵,厭氧處理產生沼氣的過程也要接近一個月。這些再利用方式都不如「直接餵豬吃」那樣能立即去化。
廚餘進廠,會「塞車」嗎?蔡蓬培解釋,可以把堆肥廠的運作想像成釀酒,進廠的廚餘會依進料時間分配到不同的儲坑堆放。每一批廚餘發酵完成,會陸續移出肥料成品,維持一定空間讓新廚餘進場。環境部公布的量能數據指的就是這些設施每日能收受廚餘的空間。
最新生活新聞
-
-
第4屆「雲耀星聲」唱響雲林 跨國好聲音共築國際音樂舞台
(21 分鐘前) -
「關鍵10天」獸醫是誰?中市農業局認了「認錯人」 養豬場2合作獸醫師遭調查
(27 分鐘前) -
3D列印碳材捕捉二氧化碳 獲氣候變遷實作賽金獎
(41 分鐘前) -
光復連假收假日!公路局:蘇花路廊下午順暢
(45 分鐘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