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駕駛「輪下冤魂」激增!去年事故量破10萬、釀1225死 新制漏洞曝
新北市三峽區昨(19)日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肇事者為78歲的高齡駕駛,導致3人不幸喪生,12人受傷。這起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高齡駕駛安全問題的關注。交通部自2017年7月起實施75歲以上高齡者駕照換照制度,目前國內約有86.1萬人需辦理換照,但仍有約5.6萬人未完成換照。另據統計,2024年台灣65歲以上高齡者涉及的交通事故超過10萬件,造成1,225人死亡、73,780人受傷。對此,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今(20)日表示,校園周邊道路設計不完善、高齡駕駛換照制度執行不力,以及駕駛人缺乏定期回訓,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關鍵因素;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認為,還要檢討是否缺乏替代運輸工具才導致高齡者繼續開車。
▲三峽昨日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肇事者為78歲的高齡駕駛,導致3人不幸喪生,12人受傷。(圖/記者翻攝)
高齡駕駛換照制度
交通部自2017年起推出高齡換照制度,規定年滿75歲的長者,每三年必須通過體檢與認知功能測驗,才能「更換駕照」繼續駕車,測驗內容涵蓋視力、聽力、四肢活動能力等基本項目,並評估反應力、記憶力及判斷力,且新換發的駕照並非永久有效,而是需每3年定期更換,才能繼續駕車。根據交通部公路局統計,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辦理換照(包含自願繳回、註銷等)約80.5萬人,占比93.3%;另有約5.6萬人仍未辦理換照,占比6.7%。
事故數據與政策漏洞
然而根據數據顯示,65歲以上高齡者涉及的交通事故卻逐年攀升,2024年事故數達103,988件,造成1,225人死亡,73,780人受傷。比起高齡換照上路前2017年的56,799件、984人死亡、41,975人 受傷,成長近一倍。為此,公路局自2024年7月起啟動「高齡關懷與輔導」計畫,除了要求75歲以上高齡者辦理駕照換發外,也針對65至74歲違規高齡駕駛者進行關懷,並鼓勵83歲以上無違規長者繳回駕照。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制上路時存在設計缺陷,當年已滿75歲者約有24萬人不受新規範影響,導致目前仍有20.5萬名持有駕照的高齡者,且這些人年齡至少83歲,隨著身體機能老化,反應速度下降,恐成為道路安全隱憂。
▲65歲以上高齡者涉及的交通事故卻逐年攀升,2024年事故數達103,988件,造成1,225人死亡,73,780人受傷。(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王婉諭:事故量不減反增、現行制度形同虛設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今(20)日砲轟,與高齡換照制度實施前相比,65歲高齡者涉及的事故數量不減反增,顯示現行制度根本形同虛設、漏洞百出,未能有效保障用路安全。她接著批評,換照測驗缺乏實際路考或模擬駕駛,根本無法評估真實的駕駛能力;更糟糕的是,75歲的換照門檻因為有3年的緩衝期,實際上拖延到78歲。
為了改善現狀,王婉諭提到,時代力量多年來呼籲政府進行 「高齡換照四大改革」,具體主張包括:一、下修換照年齡,從現行的75歲下修至70歲或65 歲。二、降低緩衝期,將緩衝期縮短至一年內,於高齡者屆齡前1年內提前通知。三、納入實際路考或模擬駕駛測驗。四、推動有條件限制的駕駛執照,依實質駕駛能力給予限制,也要針對所有駕駛人建立定期回訓制度。「人命關天,應作為而不作為,就是政策殺人!」王婉諭強調,駕照管理措施,無需修法立即就可以做,並呼籲交通部立即檢討改進,以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認為,應檢討高齡者繼續開車是否因為缺乏替代運輸工具。(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替代運具不足
另外,針對高齡者不適合開車仍堅持上路的問題,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分析指出,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夠的替代運具,例如:昨日發生事故的地點三峽,就沒有很好的公車轉乘服務。根據該聯盟調查,許多高齡者認為開車是生活必需,問題就出在政府未能提供足夠的運輸服務,包括偏鄉推出的小黃公車等服務,目前看到的成效還是很差。
最新生活新聞
-
-
科技3巨頭齊聚! 黃仁勳再邀張忠謀、林百里共進晚餐
(23 分鐘前) -
2025/05/20 空氣品質說明(22:00)
(33 分鐘前) -
台鐵北迴線大雨受災 21日首班車單線雙向通行
(1 小時前) -
政大迎98週年校慶 各界優秀校友齊聚一堂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