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輪椅兒童竟無車可搭 黃彥毓籲市府設計專屬派車制度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22)日在市議會社政部門質詢時指出,高雄市現行「愛接送」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雖標榜全年齡適用,但實務上卻未設計兒童專屬派車邏輯,導致不少身障家庭在固定通學、復健就醫等重複性交通需求上屢屢落空。他以實際陳情案例為例指出,有家長照顧罕病輪椅兒童多年,卻經常因派車預約失敗而被迫取消原定外出活動,感嘆「我不想一直把他關在家,在他有限的歲月裡,我想多帶他出去……但預約不到任何一台車。」
黃彥毓表示,根據統計,高雄市0至18歲領有身心障證明者逾4,000人,其中2,399人正值義務教育年齡。然而現行制度並未針對學齡或高照顧強度的兒童設計通學優先排序與調度機制,使這些家庭在既有派車制度中反覆被排擠。他呼籲市府應正視兒童使用者的特殊情境,盤點不同年齡層派車成功率,補強調度邏輯,並整合教育局、社會局與交通局資料系統,建立橫向協調與穩定派遣機制,讓真正需要的孩子不必再靠「搶快」才有車可搭。
對此,社會局長回應,市府將召開跨局處會議,針對兒童身障者交通需求進行專案討論,未來由社會局主責,整合教育與交通端資源,針對通學與復健等需求設計新的調度模式,改善現行制度不足。
除了輪椅兒童交通問題,黃彥毓也關注市政數位化對高齡者造成的服務落差。他指出,不少長輩反映不會使用App,導致敬老卡搭乘、醫療服務、福利查詢等流程無法順利進行,數位化反而成為排除門檻。他建議社會局應與據點合作,常態性開設App操作實作課程,並設計高齡友善介面與現場陪伴協助機制,讓市政服務不因數位差距而中斷。
針對職場健康議題,黃彥毓引述最新通報數據指出,高雄市職業病確診者平均年齡已降至48歲,顯示職業病風險已不再是退休問題,而是發生在工作中、正在進行的健康風險。他建議衛生局與勞工局應聯手針對高風險工業區建立通報平台,擴充肺功能、重金屬等加值型健檢項目,並設計在職者慢性職災轉介制度,將職場健康預防前移。
衛生局長回應,對於特定風險作業族群,市府已要求納入更完整的健檢項目,後續將與勞工局共同研擬制度整合,讓職災防治能更及時介入。
黃彥毓強調,市政制度不能只是「有做」,而要做到「有用」。無論是輪椅兒童、科技焦慮的長輩,還是承擔高風險工作的勞工,都不該被制度遺漏。他將持續關注市府在這些議題上的後續行動,確保政策真的能照顧到每個需要被記得的人。
最新生活新聞
-
又要變天!明起中部以北降溫降雨 周末全台濕冷下周二轉晴
(41 分鐘前) -
職耀「玄」我!竹市第4場校園就博會玄大登場 30家廠商釋出逾千職缺
(43 分鐘前) -
全民國防教育 高市學生體驗步槍實彈射擊
(56 分鐘前) -
竹市校園徵才博覽會第4場玄奘大學登場 30家廠商提供逾千個工作機會
(59 分鐘前) -
基隆房屋買賣看趨勢 讓基隆在地房仲蔡依靜報你知
(5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