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府推動永續轉型 邁向「幸福永續.富市台中」
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日前舉辦「能源轉型2.0關鍵議題座談會系列」,台中市政府以具體行動及成果呼應此議題,台中市推動永續淨零轉型榮獲「2024第十七屆台灣企業永續獎」白金級第一名,顯見台中市政府推永續淨零轉型的努力已逐步展現成果倍獲肯定。
環保局指出,台中市2023年發布《自願檢視報告VLR 2.0》,全面呈現中市在環境、經濟與社會三大面向的永續推動成果,並具體規劃「2050台中市淨零碳排路徑」。報告內容涵蓋六大零碳關鍵策略及二十項淨零碳排路徑,說明現階段執行成果及未來因應措施,並納入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機制與成果,展現市府推動永續淨零轉型的整體方向與進程。
環保局也說,該報告以「活水經濟富強城市」、「友善宜居幸福城市」及「永續韌性淨零城市」三大專章為主軸,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具體呈現各項政策的施行成果與推動進度,及為強化執行成效,市府亦精進內部推動機制,將永續指標由原103項擴充至148項,永續計畫亦自106項增至145項,透過分組考核方式推動各局處落實行動,持續檢討與優化施政策略,提升中市永續發展目標的整體推動成效。
在空氣品質提升方面,台中市成效卓著,透過推動「藍天白雲行動計畫」及導入AI智慧監控系統,加強污染源查核與空污減量,去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13.9微克,不僅達到當年度國家空品標準(15微克),更優於全國平均,創下近十年第二佳紀錄。面對中央今年起調降PM2.5標準至12微克,市長盧秀燕也指示各局處持續精進努力,積極朝新標準邁進,提升市民健康福祉。
溫室氣體減量部分,台中市政府積極落實氣候行動,以112年溫室氣體盤查成果為例,112年總排放量為3,509萬1,90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範疇一(直接排放)占51.79%,範疇二(電力使用)占48.21%,顯示直接排放略高於間接排放。若納入林業碳匯吸收,112年淨排放量為3,436萬7,74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環保局說明,為掌握各類型排放源特性,依據環境部「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分類為能源部門、工業製程、農業、廢棄物及森林碳匯五大部門。其中,能源部門為主要排放來源,佔總排放量約70.86%,工業製程部門次之,佔28.23%。另根據「台中市氣候緊急宣言」,台中市2030年須將排放量減少至2,258萬公噸,目前距離未來目標尚有約1,179萬公噸的減量空間。
未來面對減碳挑戰,台中市政府同步提出綠能策略,包含在技術層面,能源部門推廣閒置土地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及應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於大型建物外牆、農業部門則導入乾濕交替灌溉技術及使用抑制甲烷飼料及廢棄物部門持續加速污水處理普及率及強化資源回收與源頭減量;管理層面,工業製程部門,針對不同產業舉辦減碳說明會及輔導推動自主減量。
環保局表示,永續城市發展是持續的治理實踐,未來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與全民參與,強化永續治理能力,持續邁向「幸福永續.富市台中」的願景。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05/18 空氣品質說明(22:00)
(21 分鐘前) -
東門美術館30週年典藏展登場 呈現台灣當代藝術風貌
(37 分鐘前) -
Robofest世界機器人大賽 台灣年輕學子延續佳績
(39 分鐘前) -
麥森瓷藝風華特展 藝術瓷繪大師現身臺南精采絕倫
(41 分鐘前) -
徘徊恐怖與搞笑 柚子漫畫集描繪異色人間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