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太平洋黑鮪捕撈配額有望增加?近10年配額管理奏效、黑鮪量顯著回升!
撰文=巫芷玲
增額協議待年底再次評估 若正式通過將於2025起實施
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北部分會於2024年7月10日至16日在北海道釧路市召開太平洋黑鮪資源管理國際會議,來自日本、台灣、美國、韓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等皆參加了本次會議。
根據漁業相關人士的需求,日本原提議將大型魚(30公斤以上)的捕撈配額增加到2.3倍,小型魚(30公斤以下)增加1.3倍,希望大幅提升配額,而此提議遭否決,最後與會各方達成共識,決定增加太平洋中西部海域之太平洋黑鮪捕撈配額,大型魚增加至目前的1.5倍、小型魚的配額則增加1.1倍。
此次會議達成的協議內容,若WCPFC在11月至12月於斐濟舉行的年會上正式通過,屆時台灣農業部漁業署也將發布增額公告,並從2025年開始實施。日本水產廳表示:「我們將持續推進談判,確保此次達成的協議方案能夠正式通過。」
2024年7月10日至13日,率先由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北部分會與美洲間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進行聯合工作會議。(圖片來源:日本時事通信社官網)
太平洋黑鮪資源量近年快速恢復 已超過初始資源量20%
過去,太平洋黑鮪曾因捕撈國對幼魚的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1961年最高峰時期約有16萬噸的資源量,到了2010年下降至近1萬噸,因此根據WCPFC於2014年通過的協議,各國從2015年開始採取措施,將幼魚的總捕撈量降低50%,以恢復資源。
幼魚(未成魚)約是未滿30公斤、3歲以下的小型魚。太平洋黑鮪從3歲逐漸開始成熟及產卵,5歲為完全成熟。(圖片來源:日本水產廳官網)
同於2014年訂定、國際間針對太平洋黑鮪的資源重建目標,第一階段是最遲需於2024漁季年恢復至初始資源量(約1950年以前、漁業捕撈活動開始前的原始數量)的6.7%,第二階段則是於2034漁季年恢復到20%。
2015年至今,隨著適當的捕撈管理,加上太平洋黑鮪的卵存活率相對較高,在妥善保育的情況下,近年來數量有迅速增加的趨勢,資源量開始恢復。
根據北太平洋鮪類及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2024年3月的資源評估結果,產卵資源量已在2021年達到第二階段的恢復目標(初始資源量的20%),並在2022年持續回升到初始資源量的23.2%(144,000噸)。
ISC於2024年3月更新了前兩年的數據,進一步提高資源評估的精確度,也顯示出太平洋黑鮪資源正在穩定回升的趨勢。(圖片來源:日本水產資源研究所官網)
自2015年降低幼魚捕撈量以來 首次增加小型魚配額
上一次協議通過增加大型魚的配額為2021年,小型魚則是自2015年降低幼魚捕撈量50%以來的首次調整。若此次決議內容於年底的WCPFC年會中正式通過,太平洋中西部海域之太平洋黑鮪總捕撈配額,大型魚將從7609噸增加到11869噸、小型魚從4725噸增加到5125噸。
其中,日本的大型魚捕撈配額增加2807噸(目前5614噸)、小型魚配額增加400噸(目前4007噸)。此外,小型魚的配額可以轉為大型魚的配額使用,例如2022年日本大型魚的漁獲量就超過上限、達到6381噸。
台灣已於2024年6月停止捕撈 訂定配額有助資源保護、穩定魚價
農業部漁業署於2024年6月9日公告,因截至6月9日累計總漁獲量已達國家配額(我國2024年太平洋黑鮪總捕撈配額為1965噸)之90%,從6月12日起停止捕撈太平洋黑鮪。
漁業署也表示,台灣身為WCPFC的一員,遵守國際捕撈規範為從事太平洋黑鮪漁撈作業的每一國之基本義務,國家配額於停止捕撈並經實際統計後若有剩餘,將可留至2025年使用,並不會浪費額度,但若超額捕撈,明年度我國整體漁獲配額將遭扣減外,亦不利我國未來爭取增加配額,因此需要每一位捕撈太平洋黑鮪的漁民共同配合。
訂定捕撈配額的重要性在於透過科學管理及國際間的合作達到資源保護,也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防止因過度捕撈而導致價格下跌,維持魚價的穩定,從而保障漁民的收入。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實現永續全魚利用!常被丟棄不吃的鮪魚「血合肉」發現新的抗氧化物質?
▶過度捕撈使鮪魚數量50年下降6成!細胞培養海鮮公司開發出人造鮪魚產品
▶應該怎麼吃海鮮才能「健康又環保」?
最新生活新聞
-
-
智慧皮膚新突破!中興大學開發仿生觸覺電子元件登國際重要期刊
(10 分鐘前) -
浪犬數7年新低!農業部續推高強度絕育計畫
(45 分鐘前) -
屏東榮服處感謝第一士校校友總會捐白米 傳遞溫暖關懷榮民眷
(50 分鐘前) -
預算遭刪減!數發部憂影響台數位韌性與發展
(5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