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海風鹹」的海島風味威士忌 明明沒有增添鹽份、為何能感受到鹹味?
多年前曾參加一場由著名的威士忌大師Jim McEwan所帶領的品酒會,品飲的酒款包括了由艾雷島大麥與蘇格蘭本島大麥蒸餾的新酒。在屏除橡木桶的干擾下,大麥原料的風味更容易分辨,其中蘇格蘭大麥呈現較多的果味,而艾雷島大麥則帶著微微的海鹹。Jim McEwan向我們解釋,由於大麥田位於艾雷島,海水鹽份免不了侵入土壤,又由於大麥生長於凜冽的海風下,根系必須深深紮入土壤,因此能吸收到土壤裡的鹽份,也進而影響了酒的味道。
酒酣耳熱的氣氛下,這個說法沒細想就全盤接收了,如今回想,先不談鹽水是否真能進入大麥種子,只單純考慮蒸餾好了,假如將海水拿來蒸餾,得到的不就是純水嗎?怎麼可能還保留鹽份呢?但問題是,當時確確實實嚐到了鹹味,而且歷年來喝過的許多威士忌(尤其是海島區的威士忌)的確也時常聞到、喝到鹹味,所以這種鹹味到底是怎麼來的?
濱海酒廠會影響威士忌的風味?
其實長久以來,品飲者都不曾使用「鹹味」來描述威士忌的風味,得等到1978年《Harrods Book of Whiskies: Stories Behind the Great Names, Plus Tasting Guide to 64 Single Malt Whiskies》這本書中,才第一次以「北方的Manzanilla」來形容Old Pulteney(富特尼)某一支酒款的風味。Manzanilla是雪莉酒的一種,只生產於西班牙西南濱海的Sanlúcar de Barrameda區,酒中帶有微微的鹹味,而書中的酒款因使用雪莉桶熟陳,讓作者聯想到Manzanilla的鹹味。到了1980年代,已逝的威士忌大師Michael Jackson延續了「北方的Manzanilla」概念,不過他認為鹹味並非來自雪莉桶,而是因為酒廠的地理位置靠海,所以吸收了環境裡的海洋氣息。這個理論很快的獲得廣泛認同,從此「海風鹹」便成為許多濱海酒廠的特色。
的確,「海風鹹」沿用至今歷久不衰,例如拉弗格(Laphroaig)酒廠的官網,便提到位於海邊的1號酒窖,因接受大西洋暴風和長年不斷的海風吹拂,熟陳出充滿明顯鹹味的酒液;波摩(Bowmore)也有個Vault No.1系列,酒標上清楚寫著「大西洋海鹹」,描述手法與姊妹廠拉弗格一致。這兩間酒廠絕非特例,其他海島酒廠也努力宣揚這個特色,如泰斯卡(Talisker)所描述的「極具辨識度的海鹽鹹香」。不過精明的酒友也指出,這些島嶼酒廠製作的新酒,其實大部分都運送到本島去熟陳,海風吹拂跟這些酒顯然毫不相干。
鹹味產生機制:特定離子產生化學訊號
在解析威士忌的鹹味之前,先科普一下味覺的產生機制。到目前為止,生理及神經科學家所承認的味覺只有「酸、甜、苦、鹹、鮮」5種,其中甜味、苦味和鮮味,是由特定的芳香分子與味蕾上的味覺受體結合,產生化學訊號傳送到大腦,在由大腦分辨出特定味道。至於鹹味和酸味的傳遞說法較為紛紜,目前較主流的看法是這兩種味道是由鈉離子(鹹味)和氫離子(酸味)來決定,當鈉離子或氫離子濃度升高到一定值之後,稱為「閾值」,便能打開味蕾上的離子通道,進而產生化學訊號來讓大腦決定。
因此講到鹹味,就必須檢測鈉離子的濃度了,一般必須超過160ppm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鹹味。以家中必備的食鹽而言,由於每1公克的食鹽含有0.4公克的鈉,因此只須在1公升的水裡面加入0.4公克的食鹽,鈉含量約莫就是160ppm。這個量可說微乎其微,讀者們可以自行調製看看,測試自己對鹹味的敏感度。
威士忌裡的鈉居然與礦泉水的鈉含量相同?
那麼威士忌裡的鈉有多少呢?英國亞伯丁大學的Adam et al.曾經在2002年做過研究,他們分析了35款市售威士忌的金屬含量,包括幾間我們很熟悉帶有海風味的酒廠,結果顯示,所有酒款的鈉含量都偏低(3~23 ppm),例如前面提到飽富海風鹹味的波摩只有8.29ppm,而拉弗格也只有11.7ppm,最高的一支酒可能會讓威士忌酒友們跌破眼鏡,居然是位於斯貝賽區的格蘭花格(Glenfarclas),有22.6ppm之高。為了比較,我於網路上找到消基會在2009年針對25款市售天然礦泉水所作的檢測報告,其中鈉含量從2.69ppm到33.5ppm不等,顯然威士忌的鈉含量與礦泉水相差無幾。
但新酒不可能含鹽,所以論文中檢測得到的微量鹽份又是從哪裡來的?我的個人猜測是來自入桶前的稀釋用水。許多酒廠的稀釋水都採用當地水源,無論是地下水、泉水或河水,汲取並過濾處理後,只要符合飲用水標準便可使用,因此就如同天然礦泉水般,含有微量鈉鹽十分合理。但無論如何,既然威士忌的鈉含量遠低於160ppm,所以一般人應該喝不出來,可為什麼某些酒款,尤其是島嶼型的酒款,常常會讓我們聞到、喝到清楚的海鹹滋味呢?
透過「暗示」將泥煤、煙燻、海島與過往經歷產生連結
鹹味屬於味覺,所謂「聞起來鹹鹹的」原本便說不通,而且鹽的揮發性極低,無法形成氣味分子,因此也無法進入我們的鼻腔跟嗅覺細胞結合,可是我們不僅在威士忌,許多食物同樣也聞得到鹹味!原因在於,嗅覺可說是人類5種感官中最神奇的一種,擁有記憶開關的功能,當我們聞到某種味道時,便能開啟記憶之門,而後與儲存在大腦中的記憶串聯。因此當我們品飲島嶼區威士忌的時候,只需稍加暗示,如泥煤、煙燻、海島,各種化學訊號就開始產生連結,把過去種種曾經歷過,或甚至只是想像過的圖像、畫面、影像全都連接起來,海邊的礁岩、濺湧的浪花、撲打在臉上的細微海水顆粒,舔一舔嘴唇,是不是有一絲鹹味?
至於味覺,老實說,無論是波摩或拉弗格,我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酒裡的鹹味,只不過量測出來的鈉含量遠低於閾值,顯然這種鹹味也不是來自於鈉鹽。其實鹹味在5種味覺中是一種有趣的存在,因為這種味覺時常扮演輔助的角色,可壓抑一部分不好的味道,如酸味、苦味,同時也能凸顯出好的味道,如甜味和鮮味。許多人吃西瓜時都會沾一點點鹽,吃起來反而更甜;5分熟的牛排切下來沾一點鹽,也能凸顯出牛肉的鮮味;南部人吃綠番茄習慣沾醬油、不夠甜的芭樂撒一些梅子粉,這些全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利用鹹味的案例。
因此我猜想,威士忌裡含有微量的鈉,也包含許多酯類、醛類、酮類、酸類種種風味物質,即便鈉鹽的含量不足以讓我們察覺,卻已足夠發揮輔助角色來提升其他風味,經過台上的品牌講師稍微提醒、點撥及暗示,自然而然的把它歸功給鹹味。另一方面,鹽有吸水的特性,會讓我們的舌頭和味蕾產生乾燥和緊縮的感覺,而酒精同樣也有這種作用,單寧也是,所以綜合以上各種情況之後,就可能讓我們的大腦產生錯誤的判斷。
「海風味」是一種行銷手法嗎?
最後,針對許多島嶼區品牌大力行銷的「海風味」,也就是將橡木桶放在海景第一排的酒窖內熟陳,是否真能吸收海風帶來的海鹽滋味?的確,放在海邊的橡木桶其桶箍鏽蝕得特別厲害,酒窖的窗格上也時時累積一層霧茫茫的粉末,顯然海風吹拂帶來的鹽分不容忽略。某篇Whisky Magazine的文章中,作者訪談了幾位酒廠經理和調酒師,他們都信誓旦旦的宣稱新酒放置於濱海酒窖幾年之後,確實會逐漸累積海風味。至於精明的消費者所指出,大部分的酒都陳放在本島倉庫,何來海風的影響?他們也解釋,經由調和島上及本島地區陳年的酒液,便可讓同批次的酒款都蘊藏海風滋味。
我個人對於這種說法打了個大大的問號,先不談海風裡的鹽份是否能透過橡木桶的毛細滲透進入橡木桶內,單純物理上,由於1公升的海水平均含有11公克的鈉,所以一顆200公升的波本桶,若想達到160ppm的鈉含量門檻,大概需要倒進去超過3公升的海水,這種可能性有多高?因此身為一個理性的品飲者,我認為可以丟棄那些海風把鹹味帶入橡木桶的神話,只不過這種品飲方式又顯得無趣,或許便放肆的讓大腦欺騙我們的感官來得浪漫許多。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喝咖啡、威士忌也要「挑日子」?氣候或氣壓都可能影響品飲標準
▶威士忌也有風味輪!除了風味,還細分質地、嗅覺
▶別陷入迷思誤區!想判定蘇格蘭威士忌好壞,年份並不重要!
最新生活新聞
-
-
半導體設備領導大廠ASM加碼投資台灣持續深耕 新竹總部啟用增聘人才
(3 小時前) -
南韓宣布戒嚴 品保協會:台人赴韓旅遊團暫不影響
(3 小時前) -
竹美館「絮語」林政融漆畫創作個展 獨特畫風挑戰漆畫傳統認知
(3 小時前) -
彰化榮家辦個案研討會 邀林瓊嘉律師講授法律議題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