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 食力foodNEXT
路邊野菇「不採不食」!誤食恐食物中毒、嚴重者傷肝腎
整理=編輯部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近年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受理了4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之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Amanita fuligineoides)。
由於有毒蕈菇可能與部分可食性蕈菇的外觀極為相似,時常導致民眾混淆而發生誤食而引發中毒症狀,如有毒的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可能被當成可食用的菇類。綠褶菇全株有毒,生長季節多為春夏秋季,廣泛分布在台灣平原地區,民眾自行採摘誤食機率大,臨床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環肽毒素,可能對人體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食藥署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之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若民眾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寒山寺滅門慘案的兇手就是它
▶天然的不一定尚好!小心天然毒素吃下肚真要命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
- 本文出處:食力foodNEXT
- 新聞關鍵字: 食物中毒、 食藥署、 確診、 衛生局
最新生活新聞
-
-
邱莉莉議長包場電影《愛子歸來》 傳遞愛與感動
(32 分鐘前) -
偏鄉送暖點亮心願 義大皇家X南勝聖母堂實現偏鄉孩童聖誕夢想
(39 分鐘前) -
「揚帆 遠行」,南美館舉辦榮譽董事長陳輝東緬懷活動
(41 分鐘前) -
臺南棒球歷史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市長黃偉哲邀請全國朋友一同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4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