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3° )
氣象
2025-01-16 | 大成報

114年「藝術轉動社區」9組藝術家進駐金門、澎湖社區

114年「藝術轉動社區」9組藝術家進駐金門、澎湖社區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金門縣文化局、古崗社區、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湖西鼎灣社區、湖東社區、白沙後寮社區、西嶼大池社區、望安將軍社區合辦的「藝術轉動社區計畫」,已完成114年進駐藝術家公開徵選,進駐社區及入選藝術家為:金門縣古崗社區何仲昌、林煌迪、李瑜芳、彭致穎,澎湖縣大池社區衣谷艸容製造所、白沙後寮社區土土實驗工作室、鼎灣社區莊勝凱、湖東社區謝騆瑜及望安將軍社區郭俊成。
「藝術轉動社區」計畫主持人吳瑪悧教授表示,藝術是進入社區一個重要的媒介和工具,藝術家、團隊需以社區為主體,根據社區的特質,透過藝術與社區民眾對話,打開社區想像的視野。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黃瓊瑩館長表示,「藝術轉動社區」在南部七縣市已執行5年,主要以藝術家的多元創意,關注社區的生活、生態、生產,期待藝術家與社區的關注、共創,能連結社區整體營造,未來並連接文化部的百大文化基地共同發展。
114年「藝術轉動社區」獲選進駐藝術家計畫多元豐富,充分發掘社區藝術文化議題,並結合在地社群參與,展現熱情行動力。金門縣獲選4案,藝術家何仲昌以互動感應燈效媒材,營造光環境燈效情境,彰顯金門古崗董允耀洋樓的建築特色及景觀層次細節與社區夜貌視覺律動;藝術家林煌迪與陳信成共同以複合媒材及木構支撐執行創作,他們將收集金門島上居民記憶中的各種生活故事,化作符號及圖像,以戰地防空洞為場域進行投影互動創作實踐;藝術家李瑜芳以繪畫方式捕捉金門古洋樓建築多元融合的紋飾藝術,並藉由色彩與筆觸,重新詮釋建築與社區的對話;藝術家彭致穎將與在地居民、文化工作者及學者合作,探討如何將日本殖民歷史轉化為具啟發性的社區創新議題。
澎湖縣獲選5案,返鄉青年團隊「衣谷艸容製造所」,以西嶼鄉大池社區漁村工藝材料「苧麻纖維」製成「紙」加上薯榔染液,並融入燈籠、祈福元素,與社區糊紙匠師共同策劃具在地性的文化展演;「土土實驗工作室」以砍伐棄置的銀合歡枯枝作為柴、漁業傳統建築物「魚灶」作為窯爐,與白沙鄉後寮社區居民進行陶燒創作;藝術家謝騆瑜以瀕臨滅絕澎湖特有章魚(土婆)、已滅絕最後鬣狗、澎湖原人,以及強勢外來種銀合歡為對象為發想,成就氣候變遷、海洋生態相關的實驗影像創作;藝術家莊勝凱將探訪耆老,錄製、保存澎湖褒歌傳統聲音文化與腔調口音,更思考比對今日年輕人電音武轎文化,研究這兩者如何透過語言、聲音抒發對生活的感受;藝術家郭俊成善用望安鄉將軍村閒置的漁灶爲創作基地,以在地特有土壤進行作品研發,期許結合當地樂齡、青年人力,共同創造在地生機。


114年「藝術轉動社區」9組藝術家進駐金門、澎湖社區

114年「藝術轉動社區」9組藝術家進駐金門、澎湖社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