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113年交通事故創近年新低 道安團隊持續精進高齡行人防制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台南市去(113)年交通安全防制工作成果顯著,透過推動「工程、教育、執法」三管齊下防制作為,113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降至277人,創近5年新低,降幅6.4%居六都第二,且優於全國平均(2.4%);同時30日事故受傷人數降幅1.6%,為近3年新低。行人事故中,高齡者占比超過8成,顯示弱勢族群風險依然存在,市府積極申請中央補助,投入77件道路安全改善工程(總經費近15億元),並持續擴大執法與深化社區宣導,致力強化步行空間與用路安全,全力打造宜居友善城市。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發展歷史悠久,舊市區道路普遍路幅狹窄,重劃區亦面臨空間壓力,都市交通高度依賴汽機車等運具,行人安全面臨多重挑戰。市府道安團隊自112年起持續透過大數據分析掌握事故特性,聚焦「高齡行人」、「機車族群」及「高風險事故熱時熱點」,推動「交通安全精進計畫」、「交通安全提升計畫」,並於114年啟動「道路交通安全多元提升計畫」,以9大行動計畫、21項執行策略及33項具體工作,全方位強化安全用路環境。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113年台南市30日內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277人,較112年減少19人(降幅6.4%),創近5年新低;30日內受傷人數亦減少962人(降幅1.6%),為近3年新低,顯示各項防制作為已發揮成效。然而,行人事故仍是重點關注對象,113年行人30日內死亡人數為33人,占整體事故約12%,其中65歲以上高齡行人占比高達84.8%,也顯在人口高齡化結構下,高齡長者為首要防制對象之一。
王銘德局長進一步指出,經事故特性分析顯示,行人事故肇因以「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或指揮穿越道路」最多(15件),反映用路觀念仍需加強;「穿越道路未注意來車」及「駕駛人未停讓行人」亦為常見肇因,顯示駕駛與行人雙方的安全意識都需提升。
市府團隊已爭取中央補助77件道路安全改善工程,總經費近15億元,持續推動行人專用時相、庇護島、標線型人行道、行穿線退縮、綠底行穿線等多項人本交通設施建置,逐步打造更完整的步行網絡;同時亦持續辦理人行道障礙物遷移、通學步道優化,致力消除步行空間斷點,提升安全與便利性。
局長王銘德補充,除硬體改善外,市府深知教育與執法同樣關鍵。113年積極結合社區、宮廟及醫療體系,深入推動宣導,針對高齡行人及高風險族群強化交通安全教育,並辦理實例教學及互動演練,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執法方面則針對「路口不停讓行人」、「非號誌化路口違規」、「人行道違停」等重點違規態樣持續加強取締,113年已增設27處科技執法設備,未來將擴大布建,強化執法精準度與嚇阻力。
交通局強調,打造人本交通是長期性工作,除解決當前安全問題外,更須在都市規劃中持續預留足夠空間,推動人行道標配化及完善步行環境,從根本提升道路安全與友善程度。市府團隊將持續秉持人本交通核心理念,結合地方需求與實際用路環境,精進各項防制措施,全面打造更安全、宜居的城市。
最新生活新聞
-
-
財神爺灑錢迎端午 大樂透、今彩539接連送出頭奨 新刮刮樂最高300萬等你刮
(4 小時前) -
猥褻案被害人二度創傷 衛福部:跨部會改善創傷知情
(4 小時前) -
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辭世 享壽89歲
(4 小時前) -
要變天了!明雨炸全台、氣溫探底22度 周末再迎另一波水氣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