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賽跑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如果機器人在公路賽上與人類一起較量,那會如何?這個想法讓人聯想到機器人稱霸運動界的反烏托邦形象,儘管不是現在需要擔心的時候。
最近,在中國就有20多個人型機器人在中國參加了世界上首屆人形半程馬拉松比賽,儘管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在長距離比賽中遠遠沒有超越人類。
來自多家公司和大學的團隊參加了這場比賽,展示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進步,中國正在追趕美國,儘管美國仍然擁有更先進的機器人模型。中國在一份政策文件中將人形機器人產業確定為國家競爭重點研發項目,並設定了2025年實現核心零件大規模生產和安全供應鏈的目標。
獲勝團隊的負責人表示,儘管他們的機器人在這次比賽中被人類擊敗,但在完善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競賽日益升溫之際,他們的機器人仍可與西方的類似機器人相媲美。
這些機器人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它們在北京東南部的亦莊區穿梭,這裡是首都許多科技公司的所在地。過去幾個月,中國人形機器人表演騎自行車、迴旋踢和側空翻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官方媒體經常稱機器人為經濟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根據官方媒體《北京日報》報導,參賽機器人從郊野公園出發後,必須克服緩坡和蜿蜒的 21 公里(13 英里)賽道才能到達終點。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就像人類跑者需要補充水分一樣,機器人參賽者也可以在比賽期間更換新電池。當公司無法繼續競爭時,他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機器人換成替代品,但每次替換都會受到 10 分鐘的懲罰。
第一個衝過終點線的機器人是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超級機器人,它用時 2 小時 40 分鐘完成了比賽。這比烏干達選手雅各布·基普利莫保持的 56 分 42 秒的人類世界紀錄少了近兩個小時。週六男子組比賽的冠軍以 1 小時 2 分鐘的成績完賽。天工超級機器人的表現得益於其長腿和演算法,使其能夠模仿人類跑馬拉松的方式。
這個 1.8 公尺高的機器人在比賽期間遇到了一些挑戰,其中包括多次更換電池。它還需要一名助手在它旁邊奔跑,雙手托住它的背,以防它摔倒。
現在大多數機器人都需要這種支撐,有些機器人甚至需要用皮帶拴住。有些是透過遙控器來操控的。
在另一條跑道上奔跑的人類業餘選手毫不費力地跟上了機器人,其中還有好奇的選手拿出手機捕捉機器人在比賽中遇到的瞬間。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生活新聞
-
-
高雄馬祖直飛 連江縣府:回應居民與旅遊業期待
(39 分鐘前) -
調查局全力培養調查種子 竹市調查站歡迎踴躍報考
(44 分鐘前) -
馬來西亞藝術家個展 錄像探討原住民觀點
(44 分鐘前) -
新北市美術館盛大開館 見證城市文化建設里程碑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