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藥草學|解密「大麻酒」艾碧斯,含「牛膝」是葷的?
中醫體系雖然經常以動、植物或礦材入藥,可是有時看熱鬧的外行人由其命名內容,很難推敲它們確實的樣態屬性,例如逗趣的「丟了棒」,原來特指大戟科白桐樹的根部;「龍衣」並非以植物纖維製成,而是蛇類蛻下的皮殼;「夜明砂」聽起來似乎是某種礦砂,實際上卻為蝙蝠的糞便……而貌似充滿嚼勁的「牛膝」,更是與葷香四溢的腱子肉八竿子打不著!
文、圖_劉華/旅讀
圖_Cheerimages、視覺中國
事實上,作為漢方藥材的「牛膝」泛指莧科牛膝屬的植物,在臨床應用上至少包括懷牛膝、川牛膝等品種,各有不同的型態特徵及所側重的功效。而有關牛膝的記載,最早應可推溯至《神農本草經》,裡頭敘明其「味苦(酸)平」,卻因「主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服久輕身耐老」而位列上品;若進一步參照魏晉時期《名醫別錄》、宋代《圖經本草》以及大清《植物名實圖考》等文獻,不難從相關敘述中推敲,歷來所言之牛膝大多為懷牛膝之屬,至於「川牛膝」,則須參照《滇南本草》以及《神農本草經疏》等專著,裡頭著意標舉產地,點明其通利關節、活血逐瘀的妙用,不啻更加全面地豐富了牛膝家族的系譜學。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過去不求甚解的誤用,台灣市場多半習慣將川牛膝喚作「杜牛膝」、又將味牛膝稱為「川牛膝」,使得名、實間的對應關係顯得混亂;尤有甚者,《聖經‧出埃及記》裡頭,上帝為了教訓法老而降下天罰,在十災中最後一災到來前,先知摩西囑咐以色列人必須拿一把「牛膝草」蘸血、塗抹於門框四周,從而避禍……此處的「牛膝草」為唇形科神香草屬的芳香植物,或又稱柳薄荷、海索草;它與漢藥牛膝幾近重名,且同樣可作為藥用──然而兩者實際上別如天淵,稱呼的雷同純粹是個美麗的誤會。
蟾酥(ㄔㄢˊㄙㄨ)
醫典原文:蟾酥,療疳積,消臌脹,解療毒之藥也。能化解一切瘀鬱壅滯諸疾,如積毒、積塊、積膿,內療癰腫之證,有攻毒之功也。──《本草匯言》
釋義
蟾酥主要是黑眶蟾蜍和中華大蟾蜍的腺體分泌乾燥物,在採集前會先將蟾體洗淨,而後依序擠出白色漿液、經過濾雜質後晾曬貯放,可入丸、散,可供內服、外用。而按照後製規格,蟾酥又可細分為團蟾酥、片蟾酥、棋子酥等品項,不過由於本身含蟾毒素,能引發心律不整、休克等類似毛地黃中毒的反應,過去亦曾發生多起誤食過量而致死的事件,使用時不可不慎。
本文由《旅讀》授權刊登,訂閱資訊請洽《旅讀》網站/希望商城。
責任編輯/Vivian Day
溫馨提醒:未滿18歲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
彰化榮服處感恩相伴 展現新猷新氣象
(7 小時前) -
東海大學夢幻AI MV亮相 真人+AI唱出新世代拒絕被科技取代的吶喊
(8 小時前) -
中市環保局寒天送暖 捐助熱血兼推廣市民資源回收兌換好康
(8 小時前) -
雲縣府、屏科大攜手改善文蛤養殖環境 成果顯著將擴大輔導範圍
(8 小時前) -
深化台波合作!!台波商會攜手町洋集團共創波蘭新商機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