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9° / 25° )
氣象
2024-01-17 | 信誼好好育兒

家有小霸王嗎? 五招矯正孩子欺凌行為

家有小霸王嗎? 五招矯正孩子欺凌行為

文/信誼編輯群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霸凌是許多孩子的恐懼,也是爸媽的擔憂。爸媽對霸凌行為多一分認識,就能愈早警覺,適時導引孩子在群體中建立正確的互動模式,避免孩子誤入霸凌歧途或成為受害者。

攻擊人,但不一定是霸凌
根據美國StopBullying.Gov的資料顯示,年僅 12 個月的嬰兒在與同齡寶寶相處時就可能表現出攻擊性;進入幼幼班和幼兒園之後,攻擊行為甚至更為普遍。雖然這種早期階段的攻擊行為,是他們在學習情緒表達和人際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出現的現象,並不等同於未來的霸凌行為,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它發展成霸凌行為的可能性;為了預防這種可能,我們需要留意孩子的某些特定行為表現。

成為小霸王的三個前兆

以下幾種行為是爸媽需要注意的跡象:
■ 老師、家長或其他小孩告訴你,孩子會欺負別人嗎?
■ 你的孩子常用類似「很笨」「很醜」之類的貶抑話語來形容其他小孩嗎?
■ 你孩子的背包裡常有一些別人的東西,例如文具或玩具嗎?

上面的行為有可能是孩子展現霸凌傾向的特徵;也許孩子不知道這樣是錯的,只要告訴他就有機會改正。若不提早矯正,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霸凌行為。如果孩子在學齡前就經常欺負別人,入小學以後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包含:沒有穩固的友誼、有可能變成被霸凌的目標。

所以,爸媽需要及早糾正孩子的欺凌行為,不要因為他還小就忽視錯誤。我們需要設定明確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全家人都要有一致的處置方式與態度。

欺負人,有三種可能性
兒童心理專家傑米霍華德(Jamie Howard)指出,孩子們並不會出於惡意去欺負他人,他們的行為背後可能有許多原因,瞭解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1.模仿別人:許多攻擊性強的孩子,可能在家裡或其他環境觀察到具有侵略性或欺凌行為,進而模仿類似的行為。所以,父母也要先審視環境中不好的影響。

2.學習或身心出現困難:有些孩子可能在發展社交技能、情緒調節或自我控制方面遇到困難,因此想透過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讓他感覺自己比較有力量或被人關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先幫助孩子補強較弱的能力,讓他能夠透過正常的方式獲得肯定。

3.想要獲得認同感: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透過欺負他人來融入某個朋友群,增強權力感和自我肯定感,以應對他們在其他方面感到無力的情況。在學齡前階段,需要協助孩子建立足夠的社交技巧,以免他在尋求友誼的路途中走岔路。

瞭解欺負行為的原因對我們解決問題非常重要。一旦我們理解欺凌行為背後的原因,就能根據孩子的特殊需求調整我們的教養方式。

矯正孩子欺凌行為五項策略
如果你已經確定孩子做了欺負其他小孩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以下作法:

1.認真看待不逃避:讓孩子知道你曉得這件事,理解他做這件事的動機或想法。對孩子解釋欺負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以及這樣做的可能後果。不要用責備的方式,否則孩子會為了逃避懲罰而隱瞞事實。

2.陪孩子學換位思考:運用生活中所看到的事件,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鼓勵他們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事情,尊重和關心他人的感受與需求。例如,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就要鼓勵他:「你把玩具分享給小明,讓他也能玩得很開心,好體貼!」當看見另一個孩子哭的時候,可以討論那個孩子正在感受的情緒:「小玲看起來很難過,也許是因為她的玩具壞了。我們可以怎麼幫忙她呢?」

3.大家來演戲:爸媽可以模擬一些生活情境,比如:「你和小明都想玩同一個玩具,你會怎麼做?」透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學習怎麼樣表達自己的需求,尋找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4.看見孩子的亮點:要記得多肯定孩子的成就來提升他的自尊心,指出他新學會的能力或有進步之處,像是:「你現在會自己看書(寫字)了,進步好多!」這種正向的話語將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價值和自尊,並激勵他們繼續學習和成長。

5.找專家幫忙:如果已經做到以上幾件事,孩子的欺凌行為仍持續存在,或者對他人造成了嚴重傷害,就應該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或行為療法。兒童心理治療師或學校輔導老師可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和工具,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

應對孩子的行為問題要趁早,因為年紀較小的孩子比較容易改變他們的行為。身為大人的我們,要透過坦誠的對話、尊重和同理心的教育,及早幫助孩子理解欺凌行為的嚴重性,並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的行為,一同防止霸凌行為的發生。

延伸閱讀

【孩子們吵架了】爸媽引導有話好好說 學習控制衝動

https://hsinyi2.pse.is/5jh9pc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