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06-07 | 愛料理生活誌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端午節即將到來,又是一場粽子盛會,好吃歸好吃,但近期網路上也開始討論起粽子中最不想看到什麼配料?這次統整了網路論壇上大家最討厭的粽子配料前十名,不過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些食材有人不喜歡、也有人認為粽子一定要加這些才對味,除了油蔥酥、蝦米有上榜,前三名食材超讓人驚訝,都是粽子裡超常有的啊⋯⋯猜猜是哪些?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Photo:freepik


10/ 芋頭(13票)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Photo:pixabay.com


芋頭中富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C、B與礦物質,營養豐富。有部分網友覺得在粽子中吃到芋頭的口感超噁。


9/ 蓮子(32票)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Photo:freepik.com/


夏天最常吃的蓮子木耳湯,降火又清涼,夏天是蓮子的產季,蓮子也是常見的滋補佳品,在炎熱的端午,也有許多人會將蓮子入粽,尤其頻繁地使用於素粽當中。蓮子的甜味與鬆鬆的口感可以為粽子帶來不同的氣息,但也有網友認為「最怕遇到有芯的蓮子,超苦!」


8/ 油蔥酥(35票)



使用切片紅蔥頭以豬油慢慢煸炸至酥脆的「油蔥酥」,不但降低了嗆味,還有四溢的香氣,除了提香、也能去除肉腥味,不管是湯品、麵飯、滷肉、炒菜,加一點就會香氣滿溢的油蔥酥,偶爾也會出現在粽子中,有網友表示:「幹嘛加這種不算食物的東西到粽子裡啊!」


7/ 菜脯、菜脯絲(79票)



可以增添口感與鹹香的「菜脯」時常被包進粽子裡,像是傳統客家米粽更是以菜脯、蝦米、香蔥頭、乾香菇絲為煮材料,也常見於北部粽當中。不喜歡的網友表示「加了菜脯的粽子超臭的」。


6/ 肥肉(92票)



像是傳統的湖州粽就是以半瘦半肥的肉為重點,尤其是肥肉在水煮過程中會化開至米飯中,更是大家喜愛湖州粽之處。但跟刈包一樣,有些人喜歡的肉粽就是要肥瘦參半,但也有人相當畏懼肥肉、五花肉。害怕的網友認為:「絕對是肥肉 還要特地咬掉吐掉 超噁!」


5/ 蝦米(96票)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Photo:pixabay.com


爆炒時只要有一點小蝦米味道就會豐富許多,應用在粽子也可以增添海味與鮮味。蝦米含有豐富的鈣、鉀、鎂、磷等礦物質,還有牛磺酸可以降低膽固醇。 蝦米還富含蝦青素,抗氧化能力很強,具有延緩肌膚老化的功效。討厭粽子裡有蝦米的人通常是因為害怕口感與腥味,「蝦米,直接讓整顆肉粽變得鬆鬆的」、「魷魚乾和蝦米,因為是海味,處理不好一整個腥」。


4/ 香菇(117票)



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Photo:pixabay.com


香菇如同一般蔬菜,熱量低、纖維質含量豐富,若是乾香菇,經由太陽曬乾之後, 還含有 維生素D,有助於體內鈣質吸收。但也由於香菇纖維質含量豐富,對牙口不好的小朋友或長者,入口較有難度,不妨選較小朵的香菇較好嚼食。許多人會害怕香菇的味道,「香菇有夠不搭」、「最討厭的就是 香 菇 !」,但也有許多人認為粽子一定要加香菇才有味道啊!「香菇很好吃又香 讓粽子加分」、「不加香菇還吃什麼粽子」。


3/ 花生(197票)



花生含有豐富的營養,蛋白質含量高達 30% 與含有人體所必需的 8 種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與人體相適宜。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卵磷脂,維生素A、B、E、K,以及礦物質元素鈣、磷、鐵等,也是粽子常見的配料,但不愛花生的網友:「花生根本敗筆」、「花生能做的好吃不容易」等評價。


2/ 鹹蛋黃(215票)



下飯的鹹蛋黃在料理上的應用相當廣泛,除了可以整顆加入加入肉粽或糕餅,將鹹蛋黃壓碎再與各種食材翻炒的「金沙」料理也是很常見的應用。竟也是許多網友無法接受的粽子配料,「鹹蛋黃不健康」、「乾巴巴的蛋黃」、「蛋黃吧,連喜餅都不喜歡有蛋黃的!」,但也有一部分網友幫蛋黃平反「蛋黃才是肉粽精隨」、「沒有蛋黃就不是粽子了」。


1/ 栗子(251票)



栗子營養很豐富,還含有維生素和胡蘿蔔素,以及脂肪脢、鈣、鐵、鉀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去膜後的栗子洗淨後冷凍保存,不管留它包粽子或作菜都可隨取隨用。但當它出現在粽子時,竟被網友票選為最無法接受的食材,網友表示「栗子破壞口感又沒味道」、「主要是我不曉得栗子增加的是哪個味道⋯⋯口感又粉粉的」,但也有網友認為栗子才是粽子的本體。

完整文章這邊看:粽子中你最討厭的配料?前 10 名經典食材竟然都上榜!

iCook 旗下愛料理生活誌,你的日常好夥伴,天天分享實用生活情報!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