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1° )
氣象
2024-11-05 | i-media愛傳媒

「沉迷」短劇?精明的中老年人享受陪伴、不掏錢包

「沉迷」短劇?精明的中老年人享受陪伴、不掏錢包

「小朋友有兒童樂園,年輕人熱衷追星,老年人有什麼呢?」抓住陪伴與被關注,中老年題材短劇,正在成為大陸娛樂市場的一匹「黑馬」。



在短劇中,主要人物面對的不僅是離職、離家、離婚、兒女等重大問題,還有內心的自我挑戰。以《閃婚老伴是豪門》為例,劇中主角石小秀在面對接踵而至的家庭風波時,展現堅韌與樂觀態度。但每次歸家,石小秀能從「霸道總裁」丈夫那裡獲得堅定的支持。溫馨的家庭氛圍打動中老年人的最需要的點。



短劇也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話題,增強了社會聯繫。許多短劇會重現過去生活場景,這也激發了老年人的懷舊情緒,讓他們在回憶中找到快樂和滿足感。比如,《錦衣巷》講述少年為滿足爺爺的願望,重振這條曾經齊聚傳統手藝人的老巷子,再現舊時盛況的故事。



快速興起的短劇,正在獲取老年人的注意力。抖音&&短劇付費用戶,50歲以上的用戶占比達19%。短劇市場馬上轉戰中老年題材,以老年人婚姻、家庭、事業奮鬥等為主題的短劇,成為新的「流量密碼」。




「沉迷」短劇?精明的中老年人享受陪伴、不掏錢包



看短劇已成為「有錢有閒」老年人打發時間、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短劇行業面臨不少爭議,有人擔心各種付費陷阱導致「追一部劇刷爆子女銀行卡」。



以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大陸50歲以上中老年網民規模達3.25億,月人均上網時長高達127.2小時,相當於每天有超過4小時刷手機。



《解放日報》訪問一位陳女士,她已退休的母親是付費短劇用戶。「我媽媽是高知識女性,現在也喜歡看各種類型的短劇。」在她看來,短劇是老年人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之一,她笑言:「最大的問題是媽媽開始為了追劇熬夜」。



72歲季昌儀的子女在國外讀書、工作。他用追劇的方式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和想法,及年長一輩又是如何與年輕人溝通的。



《解放日報》分析劇情緊湊、節奏快、反轉多,是不少觀眾眼中短劇優於電視劇的特點。「我看了大半年的豎屏短劇,比電視劇要好看多了。」Cindy奶奶今年70歲,用起手機很順暢,手機裡裝著的紅果短劇、河馬劇場、今日頭條等App都能看短劇,「一集一兩分鐘,一部劇幾十集、上百集,我一天可以看兩三部。現在的電視劇太長、太囉嗦了」。



追劇大半年,Cindy奶奶算了一下,自己估計看了幾百部豎屏短劇,最沉迷的時候,曾熬夜看到凌晨1時,「比如《退婚後轉身嫁給千億總裁》《顧總的甜心雙寶》《絕世神豪》《朝朝暮暮都是你》,我都在追,有愛情、有萌寶題材」。不過,隨著短劇越拍越多,也變得同質化,「同樣的劇情,換了個演員,再換了點內容,又另外拍了一部,一樣的內容反反覆覆,我看個開頭就不想看了」。



前不久,「老年人為短劇充值刷光銀行卡」等新聞引發大眾對短劇付費模式的擔憂。不少短劇付費套路多、定價隨意,會設置多種付費選項,消費者很容易掉入單集、全劇、&&等概念的混淆中。




「沉迷」短劇?精明的中老年人享受陪伴、不掏錢包



老年追劇群體中,不乏清醒、理智的觀眾。在看短劇這件事上,Cindy奶奶從來沒有付過費。「市面上有很多免費的短劇可以看,我沒有在短劇上花過錢,我也發現有些App可以包月看,一個月19元人民幣,也不貴」。季昌儀同樣牢牢守住自己的錢袋子,退休前,他在銀行工作,是第一代股民,如今還會自己理財。「我不會沉迷於短劇,也不會為短劇充值。對我們老人來説,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對任何新生事物都不能衝動,衝動了就是魔鬼」。



微短劇付費陷阱套住中老年人?也有微博網友發聲:「只要意識清楚,知道自己付多少,買的是些啥,中老年人花自己的錢也沒什麼好說的」?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