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飲食觀念助國中師重返杏壇 營養師高敏敏:「很欣慰」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隨著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致死率與重症案例下降,全球生活漸趨正常,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去年5月正式宣布將其除名,自此人們開始正式邁入後疫情時代,雖然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的下半場,但是因著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功能失調、記憶力衰退、精神不集中等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仍然困擾著某些康復者,更甚引起心理病症的抑鬱、焦慮、失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心理健康構成嚴重影響。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長新冠又稱新冠長期症狀,是一種在歷經COVID-19感染急性期後,仍持續存在不適症狀的一種綜合症候群,約可維持4週或更長的時間;自己診間就曾遇到不少罹患長新冠的民眾前來求助,其中比較有印象的一位患者是名在私立國中任教的教師,她於疫情高峰期間確診,但痊癒後兩個月仍有出現感到疲累、乏力及呼吸急促等不適等長新冠症狀,長期下來已然影響到她的日常工作及生活。
圖/營養師高敏敏提供
由於長新冠是一種身體長期發炎的狀態,因此「抗發炎」的飲食型態,被證實有助於減輕長新冠的相關症狀,其實飲食向來和身體健康兩者間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就多數症狀來看,長新冠和缺鐵的情形很雷同,因此在問診期間,高敏敏營養師詢問了該名教師的生活習慣,並建議她先調整茶、咖啡的飲用時間,以避免單寧酸、植酸阻礙鐵吸收;再輔以其他飲食習慣的調整,像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碳水化合物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維持血糖平穩等,慢慢地長新冠症狀隨著飲食調整愈來愈來趨緩,該名教師也逐漸康復得以回歸確診前的生活,繼續作育英才。
圖/營養師高敏敏提供
112年統計 台灣人十大死因最新統計出爐 新冠仍是第6,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長新冠症後遺症可以分為身體症狀、神經症狀和心理症狀三大類別,身體症狀可以透過藥物治療、神經症狀及心理症狀則可以尋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管道;不僅如此,患有長新冠的病友也可以通過運動、冥想、保持樂觀社交等方式營造正向生活習慣來加速改善身心問題,長久下來,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與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單單能加快長新冠病症的痊癒,更是讓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更多引新聞報導
最新生活新聞
-
印尼神鬼驚片《薇娜:死後七日》 改編真實靈異事件引轟動
(13 分鐘前) -
【無酒精酒吧】不必把酒也能酣暢淋漓!「一時無酉」打造無門檻的社交場所
(14 分鐘前) -
【清酒酒吧】酒吧界的「清」流!以詩畫和生活為載體的「丘香」
(14 分鐘前) -
政府何苦為難酒吧業者?為何法規限制可能讓經營酒吧處處碰壁?
(15 分鐘前) -
酒吧越開越多但客群有變大嗎?如何避開誤區、精準吸客?
(1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