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7-23 | 引新聞

家中藏毒你不知道!醫示警「4類物品恐致癌」 一進體內無法分解

(記者陸潔玫/綜合報導)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若長期攝取,恐導致肝臟疾病甚至肝癌。秀傳醫療體系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近日透過社群提醒,黃麴毒素可能潛藏在民眾家中四大類物品中,且一旦進入人體,便無法分解或代謝,需格外留意保存與清潔方式。



家中藏毒你不知道!醫示警「4類物品恐致癌」 一進體內無法分解


示意圖/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若長期攝取,恐導致肝臟疾病甚至肝癌。擷取自 Freepik


黃士維指出,黃麴毒素最常見於花生、玉米、小麥、大米等穀類與堅果類食品。當這些食材儲存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容易因黴菌滋生產生毒素。即便外觀無明顯霉斑,仍可能遭到污染。他建議購買密封包裝、保存於乾燥通風處,並留意異味或質變。


第二類容易被忽視的來源是果乾與香料類,如乾燥水果、辣椒粉與胡椒粉等。這類食品在加工或儲存期間若未妥善防潮,也有可能孳生黴菌,進而產生黃麴毒素。黃士維提醒民眾避免選購散裝或無標示來源的商品,應優先挑選有品牌與品質保障的產品。


第三類潛在污染源則來自廚房用具,特別是木質砧板或餐具。黃士維表示,這些器具表面若有裂縫、刀痕,容易藏有水分與食物殘渣,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建議使用漂白水或醋溶液定期清潔,徹底晾乾後再收納,並定期更換明顯磨損的砧板。


最後一類為動物性食品,包括肉品與乳製品。研究指出,若牲畜食入受污染的飼料,黃麴毒素可能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雖然濃度相對較低,但長期攝取仍有健康風險。黃士維建議民眾應選擇來源可靠、具檢驗合格標示的產品,以降低暴露風險。


黃士維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民眾落實廚房清潔、妥善儲存食材,並避免選購來路不明食品,是遠離黃麴毒素的有效方式。如對相關議題仍有疑問,可主動諮詢專業醫師,獲取正確資訊與健康指引。


更多引新聞報導
國道驚悚8車輾屍案!目擊者出面還原現場 死者身分曝光
巴士硬闖限高橋「車頂整片削掉」 乘客尖叫逃生!20傷影片曝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