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8-08 | 引新聞

別再炫耀秒睡功力!專家示警:恐是「2大健康危機」

(記者張芸瑄/綜合報導)「秒睡」並非幸福象徵,反而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許多人一上床就能迅速入眠,常被戲稱為「睡神」,然而專家提醒,這種狀況並非值得驕傲,反而可能意味著健康正亮起紅燈。


日本知名主持人羽鳥慎一近日在節目中分享,自己躺上床不到5分鐘就能進入睡眠。現場醫師聽聞後立刻搖頭指出,這並非好事,而是「身體快要撐不住」的表現。睡眠專家梶本修身進一步解釋,快速入睡反映的是「交感神經疲勞」,代表身體過於勞累,無法維持清醒,只能迅速進入休眠狀態,這種情況更像是「突然昏倒」而非真正放鬆。



別再炫耀秒睡功力!專家示警:恐是「2大健康危機」


示意圖/「秒睡」並非幸福象徵,反而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擷取自 freepik)


節目中並列出「睡眠負債」的八項自我檢測指標,符合越多項,表示睡眠品質可能不佳:




  • 搭乘電車或公車時容易入睡




  • 躺床5分鐘內即入眠




  • 半夜醒來超過兩次




  • 起床4小時後仍感疲倦




  • 假日睡眠時間比平日多兩小時以上




  • 清晨醒來仍覺得睡不飽




  • 平日需靠鬧鐘才叫得醒




  • 下午容易打瞌睡、注意力難以集中




  • 羽鳥慎一自評符合第2項「秒睡」與第5項「假日補眠」,顯示已處於睡眠債初期。專家提醒,假日補眠並非解方,反而可能打亂生理時鐘,影響後續幾天的入睡節奏,使睡眠品質進一步下降。


    營養顧問Matuzaki也指出,從交感神經(清醒)轉換到副交感神經(放鬆)通常需時5至25分鐘,若幾乎瞬間入睡,可能是因壓力過大、血糖波動或腎上腺疲勞,導致身體如同「斷電」般進入睡眠。這類人群常伴隨半夜醒來、夢境頻繁、磨牙或清晨提早醒來等情況,陷入「看似秒睡、實則淺眠」的惡性循環。


    專家建議,理想的睡眠應能緩慢入眠並熟睡至天亮。若出現多項警訊,或雖快速入睡但白天仍感疲憊,應檢視作息、減輕壓力,必要時尋求醫師或營養師協助,及早改善睡眠品質。


    更多引新聞報導
    颱風楊柳恐來勢洶洶!日預測「直撲台灣」:強度中颱以上
    漢江驚現神祕巨影!釣客拍下「黑色巨獸」逼近 嚇喊:好可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