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01 | 報新聞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國家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右)

報新聞/編輯部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邁入第五個年頭,今(2024)年有別過往以舞蹈、默劇或戲曲等表演藝術類型為主題,首度邀請台北市立啟聰學校11位學生參與,經過六週針對非聽人族群規劃的「聽覺之外的聲音探索課」,透過視覺、觸覺、手語及科技工具等方式,打破音樂的感知界限,並於5月30日晚間於表演藝術圖書館舉辦音樂體驗分享會。透過這場消弭聽覺限制的課程設計,也體現兩廳院文化平權、共融共好的實質行動,創造一個包容的音樂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音樂的美妙。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以喇叭振動不同物件,表現不同的聲音

國家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兩廳院持續永續共融的營運理念,落實文化平權。今年度的『廳院學計畫—藝術入校』以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感受音樂』設計,並使用工業技術研究院開發的『共感穿戴裝置』,讓音樂透過科技以更多元的形式被體驗。今天的分享會上我們能看見與聽見參與的學生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音樂及他們的生命故事。這也是兩廳院努力打造不讓任何人系統性地被排除在外的共融劇場。」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學員們將蕭紘睿同學(右一)受歌曲啟發的創作的新詩改編成手語詩,並於分享會中發表

整體課程設計包含六堂主題課與音樂體驗分享會,其中學員反應熱烈的主題如「感受喇叭震動」課程,讓學員從閱讀歌詞開始,再播放歌曲,藉由震動感受節奏,連結自己對聲音的相關記憶;「物件博物館」單元以音樂去感受與物件的連結,開啟學員想像力,聯想生命中的故事並加以表達;「共感背心與肢體互動」課程中,使用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與工研院服科中心攜手研發的「共感穿戴裝置」,希望能將科技藝術回應社會,擴展到共融服務上,配合音樂的節奏與情感風格,利用裝置上的光點和震動器,設計出專屬於每首歌曲的音樂感受。期待能讓不同身體障別的族群,都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體驗音樂。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正將體會到的音樂以繪畫形式表現出來的學員

5月30日的音樂體驗分享會讓學員充分展現所學成果。同學蕭紘睿因受課堂上演員郭耀仁的自創曲《媽媽咪呀》所啟發,因而創作了新詩,並將其改編成手語詩與其他學員一同表演,讓在場觀眾驚嘆,手語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具有表演張力與情感的展現,眾人被向母親致謝與愛的詩詞所感動。其他同學也以手語、歌唱、說故事等方式,大方表達自己的故事。在「物件博物館」的段落呈現中,學員們帶來生活中與音樂連結的物件,化為自己的生命故事與觀眾分享。兩廳院更特地將場地布置成小型展覽,展示學員們課堂中的創作,如將聲音震動化為視覺呈現的喇叭裝置、受聲音啟發而繪製的畫作,及藉由聲音連結物品與自身故事的裝置藝術等。現場也提供工研院公益計劃委員會支持開發的「共感穿戴裝置」,讓現場參與觀眾,都能以非聽覺的方式體驗音樂。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透過歌詞與喇叭造成的地板振動,探索音樂的樣貌

本課程邀請到出身於聽障家庭且成長過程與父母皆以手語溝通的藝術家——廖曉彤共同參與規劃與設計。廖曉彤以「聾人文化」(Deaf Culture)為核心作為課程設計的脈胳,引領學員跳脫聽覺的限制。廖曉彤表示,聾人有獨特的觸覺和視覺去感受「生活的聲音」,學習聲音的方式不一定只能用聽的,今天學生們能各自用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所表達的作品,就是專屬他們的「音樂」,因此非常以學生為榮,也期望藉此幫助學員培養身份認同與自信,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學生連顏瓏也表示,一開始以為是無聊的課,但沒想到相當好玩有趣,很希望以後還有再上課的機會。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課程設計藝術家廖曉彤

國家兩廳院自2020年起開啟廳院學計畫,計畫包含「一日體驗」、「藝術入校」、「資源共享」三大實作方向,「一日體驗」開放國高中學校自主申請,邀請學子踏進兩廳院及參與表演藝術體驗課程。「藝術入校」則攜手藝術家、專業師資及學校,以不同表演藝術媒材為主題,每期活動設計六堂主題課程,帶領學生由淺入深的認識多元的表演藝術形式,讓學校也可以成為藝術現場。「資源共享」則是打造主題式教案,彙整兩廳院現有資源以豐富的影音或圖文形式,提供老師於課堂上輔助使用,讓藝術教育向下扎根。廳院學計畫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70間學校、626位教師及16,200位學生參與。


The post 國家兩廳院「廳院學計畫」邀請啟聰學生感受音樂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