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2° / 29° )
氣象
2025-09-16 | 報新聞

破解牙齒矯正年齡迷思 80歲嬤照樣變身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牙齒咬合不正不只是「牙齒歪斜」的問題,還可能影響臉型、咀嚼功能與牙齒健康。牙醫師葉昭孝指出,暴牙、戽斗、牙齒擁擠或開咬等狀況,長期可能導致牙齒磨耗、鬆動與牙周病風險增加。隨著矯正技術的進步,從傳統金屬矯正器到隱形牙套,各年齡層皆有合適的治療選擇,矯正的核心在於改善咬合功能,而非僅僅是美觀。



破解牙齒矯正年齡迷思 80歲嬤照樣變身


許多民眾誤以為過了「矯正黃金期」就來不及,其實並非如此。葉昭孝表示,5至6歲的兒童可進行早期矯正,避免骨骼發育問題惡化;中年或高齡患者若因缺牙或咀嚼困難,也能藉由矯正恢復口腔功能。他強調,療程時間依個人齒列狀況而異,約需1年半至4年不等,嚴重病例如暴牙或戽斗可能需拔牙搭配長期矯正,方能達成穩定效果。


矯正後若忽略維持器的使用,牙齒可能「打回原形」。葉昭孝提醒,至少需在半年至一年內長時間配戴維持器,之後改為夜間使用,才能保持成果。至於牙套選擇,目前以傳統金屬與隱形牙套最常見,前者適合大部分狀況但需注意清潔,後者美觀便利卻仰賴患者自律。專業醫師呼籲,無論選擇哪一種矯正方式,務必在治療前充分溝通,並培養長期潔牙習慣,才能真正守護口腔健康。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破解牙齒矯正年齡迷思 80歲嬤照樣變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