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1° )
氣象
2025-05-26 | 墨新聞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記者/游宏琦 專訪報導


在繁忙都市的一隅,一間淡香繚繞的書香小室裡,一位神情沉靜的女子輕輕以香匙撥動香灰,將香粉點出「香」字。這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場修行。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筆名艾蜜老師)以香為墨、以心為紙,書寫她對文化、生命與靈性的深刻體會。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聞香而悟—在氣息中聽見靈魂的回聲

「我聞故我香。」艾蜜老師巧妙地借用笛卡兒的哲學命題,將「思」的主體性,轉化為「嗅」的靈性感知。她指出,嗅覺是五感中最原始、最能喚起情緒與記憶的通道,也是通往心靈深處的密碼。「香,是靈魂的呼吸,是文化的容器,也是我們與自我對話的一道橋。」


在她筆下與課堂中,香氣不只是氣味,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引導人靜心、止語、返照。


香歷千年如夢遠—從祭器至心器的文明沉香錄

香文化的歷史,是一部氣味書寫的文明史。從先秦的辟邪祭祀、秦漢的醫香與博山爐、六朝的佛香、唐宋的文人賞香,到明清時代香融入園林與文學——香從神聖至世俗、從宗教法器至日常心器,一路演變成為東方文化中最潛移默化的存在。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艾蜜老師以詩意小標「香煙始升」「博山爐暖」「香光莊嚴」「盛世流芳」「巷陌飄香」「香滿紅樓」等,重現了香文化歷史的脈動。這不只是歷史的陳述,而是對千年氣息的深情凝望。


香修不語,道在無聲—從人芳、地芳到天芳的身心練習

「香道,不只是聞香,更是修香。」艾蜜老師強調,香道的練習包含三重香境:



  • 人芳香:人的德性、品格與氣質自然流露的香氣;

  • 地芳香:香與空間共鳴,如山林、古寺、書齋的香氣融合;

  • 天芳香:順應四時節氣,如春木、夏花、秋果、冬根,各有其養。


這三香圓融,是「天人地合一」的實踐,也是儒道佛三家思想中理想人格修持的體現。她更提出「心香」與「性香」的概念:真正修行者,身心通暢,自然芳馥;無需裝飾,即成香氣。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和諧,是靜而不言的風骨。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嗅覺 冥想 禪坐 書法;東方療癒現代心理身心安頓之道》


「香道與書法、靜坐、冥想,其實是一體之修。」

這些東方文化的身心技藝,從應用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也是一種現代人自我調節的有效方式。在香氣的引導下,結合呼吸、意念與專注,人可以進入一種深層穩定的意識狀態,這有助於舒緩焦慮、平衡壓力、穩定情緒。「我們都需要在快節奏中找到一個『靜』的出口,而香,正是這扇門。」


眾香之國,心靈無垢—在芳氣中抵達無相之境

「眾香國」一詞出自佛經,意指萬物皆香、心靈無染的理想國度。對艾蜜老師而言,這不只是宗教寓言,更是一種生活的理想狀態。在她的教學與創作中,香氣不只是焚香,而是生活的氣息、人與人之間無言的溫柔,也是個人修為的無聲證明。她說:「香,是對生活美學的實踐,也是對和諧共生的向往。透過香,我們學會放慢、傾聽、感受,與世界建立更細膩的連結。」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一爐煙雲,是生活亦是修行——以香為契,返觀自性之光

結束專訪時,艾蜜老師輕輕點燃一爐香,煙緲如雲,空間頓時沉澱下來。她微笑道:「真正的香,不在外物,而在心中。當我們學會讓內在安靜、讓情緒鬆動,香,就在那裡了。」


香,是生活之香,也是心靈之光。

在艾蜜老師的世界裡,一縷香煙,是天地人心的交會處,也是現代人返本歸真的一條隱形之道。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點一爐沉香,萬象靜觀 專訪香道文化講師馮涵瑛老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