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6° / 21° )
氣象
2023-12-23 | 台灣好報

農家臘味曬滿場/陳青延

陳青延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傳統的風俗裏,只要流年裏的臘月到來,人們都會醃制臘魚臘肉臘雞與灌制香腸等臘味,掛滿窗前吊鉤和廚房。尤其是在我老家的農村裏,如今,千家萬戶的農家,只要每年跨入冬天,便會抓住冬季裏難得的幾個睛天,及早地在自家的禾場上開始架竿拉繩,掛曬臘魚醋肉臘雞臘鴨和香腸了。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年少的我清楚的記得,那時節的農村十分貧窮,農家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一年到頭,不但家裏的糧食接不上茬,經常出青黃不接的現象,而且還難得開上幾次葷,吃上幾頓雞鴨魚肉了。

那時節,政策不活,產業結構單一。農家養雞養鴨養豬等家禽,都受到限制。在我的記憶裏,那時節,人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都是在有計畫進紆供應,火柴、煤油、布匹、豬肉等都要憑票購買。特別是豬肉,我老家農村的鄉親們要吃上它,都要拿著分配的肉票,往返二、三十裏泥巴鄉路,才能排隊在鎮裏的肉食站買回。

可以說,在那種年代裏,逢上過年過節,農家要想多買幾斤豬肉,都得削尖腦殼,拉關係走後門,才能如願以償。印象中,有幾個年頭的臘月,我父親都是想方設法找人靠近鎮肉食主任,才得以每年買到幾副豬大腸和豬小腸,拿回家熏制過年的臘味。

那時節,農家熏制少量的臘魚臘肉等臘味,方法大都極其簡單和低劣。農人們不是將撒了鹽的魚肉豬肉哂幹,掛在灶台的屋樑下,用灶膛裏散發的炊煙熏制,就是在自家的禾場上,用糠頭、癟穀殼或鋸木灰,臥一盆火,將魚肉豬雞肉等,擺在火盆上的一個竹罩子或木罩子上,再蓋上一張破舊的棉襖或棉被,進行熏制。這樣一來,不但熏制的臘魚臘肉等臘食,衛生狀況差,稍有不慎,還會在臥著火盆的地方發生火災。

當然,在那種貧窮的年代裏,農家用來買臘味的錢還是很少的。我記得,在我年少的時候,家裏為了解決經濟拮据的困難,每當流年的冬季來臨之後,我們兄弟,就會趁每天的夜晚,由父親的帶領,摸黑跑到田間地頭的小路上去施放逮捕黃鼠狼的夾子和籠子。這樣一來,捕捉到的黃鼠狼,除了將剮出來曬乾的每一張皮,送到鎮上供銷社去賣,能換回一擔稻穀的錢外,還會將剝去皮的黃鼠狼肉,經過淘米水一泡,去掉臊味,曬乾熏製成一種過年的臘味。

可以說,在那種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屬於保護動物的黃鼠狼,已成了彌補我家生活費用不足的重要來源,它的肉體也成了我們一家人每年過年的主要臘製品。

別看那時節捕捉黃鼠狼,能夠解決農家生活上的一些困難,但在缺少用豬肉魚肉雞肉做誘餌的情況下,農人們會很聰明地利用雞蛋殼做誘餌,誘捕黃鼠狼。那時節,我們一家人就是將每一只雞蛋用筷子,在雞蛋殼的一端捅一個蠶豆大小的洞口,把裏面的雞黃蛋青刮出來食用,留下的蛋殼便放進了籠子裏和安裝著夾子的泥洞裏,誘捕黃鼠狼。

人間正道是滄桑,春江水暖鴨先知。七十年代末,一聲春雷震天響,改革春風吹滿地。在重視科學,調整產業戰略的指引下,我老家的農村,千家萬戶的農家,在自家的承包地裏和勞務輸出的途徑上,開啟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模式,逐步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征程。

就拿我家來說吧,在市場經濟的引領下,一家人都有了用武之地。二哥在家裏開辦了一個白酒作坊,利用自產的稻穀和收購的稻穀進行釀酒銷售。從泡穀、蒸穀、拌酒藥、測溫度和裝缸發酵,再到上鍋吊酒,他都是專心致志,日夜操勞。在他的努力之下,二哥每次吊出來的白酒,酒花成串,口感醇香,喝過之後,不口幹,不傷頭,銷路不錯,收入喜人。大哥呢,外出做泥工,承包建築工程,每年收入也相當可觀。幾年以後,我們一家人拆掉了老屋,新蓋起了一棟青磚紅瓦的的大樓房。可以說,在過往的那種年代,農家要想找副業和外出進行打工,掙回一些錢,回家過年購買臘味美食或回家建房造屋,那是牆壁上掛窗簾一一絕對沒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生活條件寬裕了,農家的生活水準和幸福指數,就像芝麻開花節高。這些年來,我老家農村的兄弟,娶妻分家過後,不僅個個建造了自己的新洋房,還每家買回了一輛私家車。每年進入冬天的季節,他們再不用像過去的冬天,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像蹦跳的螞蚱一樣,走在十幾裏路遠的泥巴鄉路上,去鎮上肉食站排隊買豬肉做臘味,而是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奔跑在光潔如鏡的鄉村水泥路上,到鎮上繁榮的菜市場上去買回魚肉豬肉等食材,醃制臘味了。

季節輪回,歲月輾轉。又是一年冬天到,農家的臘味曬滿場。一個晴好的冬日,當我回到老家農村,舉目所及與映入眼簾的是:鄉親們家家戶戶的禾場上,曬滿了用烤廂烤過的或用風吹過的臘魚、臘肉、臘雞、臘鴨、臘鵝與香腸等臘味。在金色的暖陽下,這些滿是流油的金黃色臘食美味,閃著金光,彰顯著人們的日子過得幸福安康,熠熠生輝!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