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1-01 | 台灣好報

我看到祖國的天空有彩雲追月/齊鳳池

齊鳳池

我記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只要打開收音機,就能聽到那優美抒情的廣東音樂《彩雲追月》。當時我對廣東音樂並不瞭解,只是覺得非常好聽,就把樂譜背誦下來,而且經常用二胡演奏。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對廣東音樂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和理解。

我覺得,廣東音樂的表現形式,是通過地方音樂元素和民族器樂來呈現音樂本質和思想內涵的。

對於“彩雲追月”空靈意境的理解,我認為,這首精美的不到三分鐘的小樂曲,就像一幅中國的寫意水墨畫,彩,是繪畫的主要元素,追,是畫面中的水和韻。水在向著月亮滲透,表現追月的朦朧意象和飄渺的意境。一輪明月在朗潤的天空行走,一朵潔白絲綢般的雲在後面嫋嫋的慢追。廣袤的天空就像一張碩大的中國宣紙,呈現出一幅雲追月的中國寫意水墨畫的意境。

廣東音樂的表現形式根據音樂的內涵,通過樂器呈現本質和地方音樂特色。《彩月追月》以高胡、笛子為主要樂器,還有小三弦、琵琶、揚琴;管樂器有簫、笙;打擊樂器有鼓、板、木魚、碰鈴等。

《彩雲追月》是任光和聶耳1935年創作的,詞作家傅林作詞。1960年,指揮家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優美抒情。

在第一段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中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衝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像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仿佛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由於《彩雲追月》旋律優美,有很多人為這段樂曲填寫了意境深邃的歌詞。

“站在白沙灘/翹首遙望,情思綿綿/何日你才能回還/波濤滾滾延綿無邊/我的相思淚已幹/親人啊親人你可聽見/我輕聲的呼喚/門前小樹已成綠蔭/何日相聚再相見/明月照窗前/一樣的相思/一樣的離愁/月缺尚能複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海相隔難相見/親人啊親人我在盼/盼望相見的明天/鳥兒倦飛也知還/盼望親人乘歸帆。”

彎彎月兒夜漸濃/月光伴清風/月色更朦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點點相思愁/月色似是舊人夢/遙問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請明月/帶走我問候/彩雲追著月兒走。”

“明月照海濱/萬裏流銀/玉宇無塵/花香暗飄近/夜正迷人/夢也迷人/春宵添情韻/晚風輕輕/流水歡歌/怡人之夜真醉心。

相舞相伴/似雲追月/幾多歡笑入歌韻/明月照海濱/萬裏流銀/玉宇無塵/共挽笑親近/欲進亦同行/欲退亦同行/穿梭轉向齊步韻。愛心依依/情心耿耿/如同比翼雙並飛/開拓新歲月/同步也同步/始終一對身心雙印。”

我在聽演奏時,分辨出了音樂的流動和走向。音樂的開始,揚琴、阮、秦琴、二胡、簫齊奏,捧出清脆的笛子奏鳴,第一小節奏完,第二段是高胡重複主旋律,第三段還是由笛子反復奏出雲追月的唯美意境,第四段高胡繼續昇華追月的畫面,最後樂隊齊奏,把追月的境界推向高潮。

最後,追月在輕柔舒緩的弱音結束全曲。

《彩雲追月》沒有急促的快板,儘管是追月,也是輕柔緩慢的追逐。樂曲完全呈現出廣東音樂唯美舒緩的音色、音質、意境、內涵的本質。

一首簡短明朗優美舒緩清新的地方音樂,在中國的音樂殿堂縈繞了幾十年,它不僅深受演奏家的喜愛,而且很多優秀的歌唱家填詞演唱,朱明瑛、瞿春泉、張嘉佩等根據自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填寫了自己創作的歌詞,其中一位叫張嘉佩的年輕歌手最出色。她把這首家喻戶曉的音樂唱到2003年的春節元宵晚會上。

一曲《彩雲追月》不僅在世界傳播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魅力,也讓這位有著外國血統的張嘉佩走向了世界。

至於這些歌唱家填詞的好壞並不重要,關鍵是音樂的旋律,縈繞纏綿了中國人的心靈幾十年。

我始終認為,再好的歌詞,也就是歌詞,它永遠也不能屬於音樂和旋律。因為音樂的本身只屬於旋律。《彩雲追月》就是最好的經典。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