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3° )
氣象
2024-01-27 | 台灣好報

我的春節三部曲(外一篇)/梁征

梁征

隨著春節一天天的臨近,各種春節元素裝飾映入眼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息撲面而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對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意義重大。

有人說:“二十年前的春節,才叫過年,現在充其量只能算是放假。”對於春節假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春節假期走親訪友,參加同學聚會,有人選擇外出遊玩,於我而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春節的味道越來越濃……

親朋團聚。春節是一年一次團聚的時刻,回想幾十年前,那個年代雖然物質匱乏,但到了春節,張燈結綵,籌辦年貨,喜氣洋洋,不亦樂乎。小孩子心心念念盼過年,那是一年中最快樂美好的光景,盼的是穿新衣,吃好吃的。如今,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往過年都好,吃的穿的是不用愁了,我最期待的就是親朋團聚,吃個團圓飯,敘敘家常。春節年年過,但團聚是永恆的主題,和家人在一起,過一個團圓年就是人間最大的幸福。無論距離是否遠近,道一聲關心,敘一敘感情!

外出遊玩。不是何時起,每逢春節,武漢的周邊遊、短途自駕遊,公園、景區、博物館、滑雪場等休閒娛樂場所成為不少市民春節消費的新選擇。春節期間,我和家人也加入了外出旅遊得隊伍,去了一趟東湖綠道。東湖綠道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內,是國內最長5A級景區綠道,分為聽濤道、湖中道、白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湖山道七段主題景觀道。我和家人感受著溫暖的陽光,一起踏著自行車,呼吸著新鮮空氣,來了一個環遊東湖的騎行,打卡各網紅景點,看著綠道旁的水杉和其他花草,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的情無比愉悅。

書店打卡。新春佳節,與書相伴已成為我最近幾年的過節方式。今年春節,我照例帶著家人走進書城,享受與書為伴的快樂。在書店裏,每次看著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書架,我都會細細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也為今年上高三的孩子選些學習用書。當我拿到自己喜歡的書,或席地而坐,或駐足站立,或全神貫注地閱讀,盡情享受著閱讀帶來的樂趣,絲毫不受外界干擾。看著身邊的讀者,我感到特別的愜意,因為在這裏不僅可以為自己“充電”,也可以和孩子在書香中度過別樣春節。

如今我們抱著手機,玩個整晚,就當是假期,熬個通宵罷了,貌似沒有了以前守歲的那種儀式感。其實,新春佳節,萬家燈火,過年的習俗看似繁多,但歸根結底,只要自己認為快活就可以選擇去度過。

◆《繁花》裏的泡飯和經典老歌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繁花》,該劇故事情節豐富,角色形象鮮明,老戲骨的表演非常出色。通過該劇,我們不僅看到了上世紀90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況,也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和價值觀,向觀眾傳遞了繁華背後人們的執著與堅持。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悟性極高的阿寶得到爺叔指點後,一躍成為“寶總”;“夜東京”老闆娘玲子為人精明,有情有義;汪小姐敢想敢幹有拼勁兒;李李更是孤身一人來到上海,在最繁華的黃河路開起豪華大酒樓至真園,頗有手腕……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他們都是一朵一朵的“繁花”。

劇裏的市井煙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鏡頭給到寶總夜深時分回到進賢路,在那張有些陳舊的圓桌邊,吃一碗泡飯。有人對他說“過年還吃泡飯?那是要吃一年的!”意思是彩頭不好,要窮一年。然而,寶總卻認為“10只澳龍,也換不來這裏一碗泡飯!”何謂泡飯呢?“泡飯”,顧名思義是用白開水泡上煮過的米飯,本地人的吃法比較隨心,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飯菜煮在一起,出一鍋“菜泡飯”,另一種則是將白水泡飯配上各色配菜“搭子”。

回想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在湖北老家求學,那時也吃過“泡飯”。每天早上,為了趕時間,母親會把隔了夜的剩飯剩菜倒入鍋裏,用開水燒滾一下煮開,只是那時我們稱之為“燙飯”。回想著我以前吃過的“燙飯”,突然有點理解寶總“中場休息必定要吃碗泡飯”,那是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才懂的家的味道。

《繁花》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劇中出現了幾十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老歌,這些歌大都是我20歲左右社會上正流行的歌曲,那時的我正處於追星和聽音樂的年齡,對於歌星的崇拜是我難以忘懷的記憶,所以時隔30多年再聽這些老歌,勾起了我別樣的青澀、親切與感動。費翔的《冬天裏的一把火》讓我們似乎重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春晚。Beyond 的《光輝歲月》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等等悠揚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為劇情增色不少,每一首都讓人感到熟悉和親切,讓人不禁陶醉其中。

《偷心》作為其中的經典之作,更是成為了阿寶和汪小姐分開時的背景音樂。那悲傷的旋律,仿佛能夠穿透螢幕,讓觀眾完全融入到那種悲傷的環境中,感受到兩人之間的遺憾和無奈。音樂與畫面、情節的完美結合,讓整部劇集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

回首整部《繁花》,該劇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更是一部展現人生百態的藝術作品。讓我們看到了複雜多變的人性,更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所擁有的一切,且行且珍惜!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