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5-30 | 台灣好報

高齡者慢性病纏身 粒線體惹的禍

高齡者慢性病纏身 粒線體惹的禍

【記者 劉嘉菲/台北 報導】長新冠的後遺症就是病毒破壞細胞的粒線體,讓粒線體無法產出能量,因此造成功能失調,讓器官產生不同的症狀發生,為此,「德風健康館」於5/28~5/30與「德國尼德邁爾博士藥廠」共同合作推廣『關心國人粒線體健康』講座,藉由德國先進的醫療保健經驗分享健康養護觀念,活動邀請德國尼德邁爾博士藥廠-自然療法首席顧問Dr. Sacha Muller博士來台演講,分享國際最新粒線體與慢性疾病間的關聯。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台灣滿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8年達331萬人,占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至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健康生命與不健康生命平均差距將近8年,代表這8年臥床失能,需仰賴家人,說明國人雖愈來愈長壽,但由於臥床時間太長,長壽並未帶來更多的快樂,更造成了許多家庭沉重的負擔。


高齡者慢性病纏身 粒線體惹的禍
▲德風健康館創辦人伍慶雲藥師強調,健康需要超前部署,無論幾歲,都要過著有尊嚴的生活。(記者劉嘉菲翻攝)

粒線體疾病4症狀

德國Sacha Muller博士指出,粒線體疾病是由一種或多種β-氧化蛋白、檸檬酸循環或呼吸鏈的變化所引起的疾病,其間的區別在於原發性粒線體疾病(遺傳性)和繼發性粒線體疾病(由mtDNA突變引起並獲得)之間的存在。

繼發性粒線體疾病通常由藥物、氧化和亞硝化壓力以及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因素所引發,該病發生於任何年齡,影響所有器官,特別是能量和氧代謝較高的器官,如心、腦、內分泌器官、肝、腎、肌肉等;通常出現疲倦/缺乏活力、腸道不適、代謝失調、免疫系統較弱等4種症狀:產生負面變化的因素有可能是藥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真菌、工業毒素、奈米顆粒、電磁場(WiFi、手機等)、塑膠和增塑劑、慢性心理和身體壓力,由此可見粒線體DNA的改變對身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尤其後疫情時代,更造成許多長新冠染病後的後遺症,包括:肺炎、疲倦、咳嗽、呼吸困難、心悸、頭痛、腦霧、失眠、掉髮、 肌肉酸痛與味覺障礙等。

長壽更需預防養生

伍慶雲強調,這次邀請德國大廠來台灣推廣「提升粒線體健康的保健醫學」,因為「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國人不要等生病了才開始保養,人人都能重視「預防養生」,才能擺脫高齡者多重慢性病纏身所導致太長時間臥病在床的機率,健康需要超前部署,無論幾歲,都要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