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說幾則“酒話”/夏俊山
夏俊山
中秋節,不只是吃月餅,還有賞月酒、賞花酒等。那些因酒而生出的詩詞名句不勝枚舉,例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辛棄疾的“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歎十常八九,欲磨還缺。”等,皆跟中秋節的酒與月有關。
至於和飲酒有關的故事,最著名的大概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關雲長 “溫酒斬華雄”;《水滸傳》中的景陽岡武松打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精彩故事往往就在飲酒時或飲酒後。
酒,可以引發騷人墨客的豪情、憂思、鄉愁;可以抒英雄志、增英雄氣、壯英雄色……我們這些平凡之人,普通草民也飲酒,特別是中秋佳節,家人團聚,酒是少不了的,飲之有何用?朋友說,我們飲酒可以助興,可以融洽人際關係,而酒徒飲酒,最大的作用則是添樂。
酒徒之樂,樂在何處?於是我倆輪流講笑話,說了三則““酒話”,姑且錄之。
第一則,《棉被砸破了棉襖》:
有弟兄偶。見則人穿棉襖、蓋棉被,黨得很好笑:喝酒就可以取暖,還要這些幹啥?哥哥把棉被送進當鋪換了酒,弟弟的棉襖同樣換了酒。酒入胃腸。果然渾身轉暖,弟兄二人樂得在家大笑不已!
第二天,酒醒了,哥哥冷得吃不消,沒辦法,只好卸下一扇門,蓋在身上;弟弟凍得受不了,找到一隻掉了底的破罎子,套在身上。弟弟來看哥哥,哥哥一抬身子。“砰”地一聲響,門板砸中了罎子。弟弟頓時跟哥哥吵了起來。
鄰居聽到吵架,過來解勸,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弟弟吼道:“他的棉被砸爛了我棉襖,你說該怎麼賠?”
第二則,《詩酒傳家》:
有個人愛酒也愛詩。為了痛快,他乾脆把老婆的嫁妝拿去換了一缸酒。老父親發狠,要把這個敗家的酒鬼兒子摁在酒缸中淹死。老婆勸酒鬼老公:
喝酒惹得父發狠。連累家人難出門。
如今世人多勢利,只認衣服不認人。
酒鬼答道:
喝酒不管誰發狠,酒中自有幸福存。
有朝一日閻王請,不認衣服只認人。
父親氣得拿棍子打酒鬼兒子,兒子出口也是詩:
萬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幾見棍當頭。
打得兒子西天去,不要棺材只要酒。
父親沒辦法,趁他到酒缸中舀酒,突然出手提起他的腳,將他倒栽在酒缸中,並用一扇石磨壓住,貼上封條,不許人救。見半天沒動靜,酒鬼的老婆扶著酒缸哭訴:
石磨沉重難報開,可憐夫君去得快。
黃泉路上莫怨我,戒酒哪有災禍來。
突然,酒缸中忽然傳來了聲音:
磨上封條莫揭開,今朝才算真痛快。
賢妻著是可憐我,給咱拿點鹹菜來。
第三則,《子不如父》:
兒子到人家去吃喜酒,父親給了他一張鈔票說:“這是人情費,你賺不到就罷,但一定要把本錢吃回家。”兒子記著父親的話,狠吃狠喝,估計單是喝下的酒就不止本錢,這才放下筷子。
回家的路上,兒子支援不住了,把下巴架在路邊樹枝條上,大口喘氣。來了個過路的,以為他病了,想扶他,他眼一蹬,指著嘴:“你把裡面酒菜弄潑了,賠嗎?”
好容易挨到家門口,“哐當”一聲摔倒在地。父親聽到響聲走過來。翻開兒子的眼皮兒一看,順手就是一個耳光:“沒出息的東西,眼珠還會轉,哪像我當年,眼珠兒根本不會轉。
三則“酒話”,講的都是酒徒,喝酒能取暖,喝酒能得理,曝酒能賺錢。酒徒之樂,樂何如哉!難怪由古及今,好酒者多如牛毛,醉酒者何止萬千!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古人喝酒,“文醉”如歐陽修聚客醉翁亭,稍飲即醉;李太白貂裘換酒,縱情買醉;柳永不知“今宵酒醒何處”,酡酊大醉。 “武醉”則有景陽岡武松之醉,文殊院魯達之醉,山神廟林沖之醉……這些人,算起來似乎都不及今人如今,某些人喝酒,不是“留一半清留一半醉”,而是喝得雲遮霧罩不辨東西。“舌頭不打彎,雙目不轉睛。抽煙不冒煙,說話不沾邊。”這才是真正的酒徒。
由中秋節飲酒,不知不覺就想到了幾則“酒話”,想到了某些酒徒。中秋佳節,親人聚會,酒肯定要喝,但筆者覺得以不醉為好,如果一定要喝醉 ,文人醉一種性情,武人醉一種氣概,倒也無妨。不值得稱道的是只做純粹的酒徒,“東不管,西不管,酒管;興也罷,衰也罷,喝吧!”天塌下來,高個子頂著,咱就一個字 “喝”,兩個字 “滿上”,三個字“繼續喝”……
最新生活新聞
-
2024臺北設計獎出爐 「廣慈博愛園區A+B區」勇奪全場大獎
(8 小時前) -
清大有意合併中華大學 擬成立清華平方科技園區
(8 小時前) -
臺南棒球歷史展11/30登場 邀您見證百年棒球記憶
(8 小時前) -
天兔颱風農損逾111萬 受損作物主要為大豆
(9 小時前) -
93年次以前具碩士學位者 仍得申請研發役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