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佐餐過臘八/夏俊山
夏俊山
臘八來臨, 喝臘八粥是必備的“節目”。 拍黃瓜、涼拌三絲、什錦泡菜、涼拌木耳等,都是適合佐餐的菜品。筆者覺得吟詠古詩,感受到古人過臘八時的熱鬧場景,既有情趣,也可以佐餐。
古人對臘八節非常重視。不少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詠頌臘八節的詩詞佳作。沿著時間之河,順流而下。最早寫臘八節的當屬西晉名臣裴秀的《大蠟》,有詩句曰:“歲事告成,八蠟報勤……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葉順, 降祉自天。”這首詩寫古時候臘祭的情景。標題中的“蠟”通“臘”,全詩描述了古代臘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場景,古人對臘八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南北朝時,北齊魏收在《臘節》中寫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透過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久已宿居於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代,詩聖杜甫的《臘日》寫道:“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這首七律描繪臘日時節的景象、詩人的個人活動及宮廷生活的片段,具有一種溫暖、閒適的美感。
宋代,“亙古男兒一放翁”陸遊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這首詩記錄了詩人臘八節出遊的所遇所感,既描寫了氣候風物宜人,也表明了詩人生活的閒適。鄰里相互饋送食品,萬物初露生機,
生活充滿樂趣。相傳農曆臘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日子,寺院在這天煮臘八粥供佛,因此,詩中的“佛粥”即臘八粥。
南宋時,抗金將領趙萬年忙於襄陽保衛戰,忘了節日,直至喝臘八粥,才猛然記起已是臘八節,寫道:“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這首《臘八危家餉粥有感》記載趙萬年和襄陽軍民一起度過的最難忘的臘八節。充滿了悲涼感。
元代詩人張方賢(某些文章誤為明代)的《煮粥詩》寫道:“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 臘八節喝粥,看似平常不過,可是,缺吃少穿的貧苦人家,客人來了,只能添水一起喝薄粥。這首七律的尾聯已成為名句,意思是 “吃起來可能沒有什麼滋味,但是淡薄之中潛在的意味深長”。
明代,詩人李先芳《臘日》詩雲:“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歲登通臘祭,酒熟醵村翁。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這首詩寫了臘八節的天氣與民俗。氣候寒冷,煙光稀薄。舉行“臘祭”,村翁們湊錢飲酒。積雪大風擋不住村民們擊鼓扮儺、逐疫驅邪的活動。
清代,才子王季珠的《臘八粥》寫道:“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臘八節喝粥是多麼愜意:熱乎乎的粥,滾燙燙的熱情。就算人間多坎坷,大家坐在一起喝粥,共敘人間衷腸,共解人生難事,也是一件坦然興奮的事。
古代,人們用吟詩作詞的方式,表達對臘八節的喜愛。今天,我們過臘八節,如果多些文化氣息更好,而文化氣息可從“臘八詩”中來。詩詞佐餐過臘八,這樣的日子也許更有光彩!
- 新聞關鍵字:天氣
-
最新生活新聞
-
唯一機會!取得國際管理證照 跨足國際舞台的領航者—MTP講師培訓班熱烈招生中
(1 小時前) -
農曆新年紅包要用新鈔嗎? 456家據點限時5天開換中
(1 小時前) -
12縣市低溫特報 清晨平地最冷苗栗公館6.1度
(2 小時前) -
越南僑裔高階人才在台總會文化共融迎新春 麥玉珍到場祝福
(2 小時前) -
學測第3天考數B、社會 進試場手機須完全關機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