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元宵節/王光慧
王光慧
新年過後,我很便開始盼望著元霄節,在我們的記憶中,元宵節比新年更具有年味。
元宵節又叫燈節。天還沒有黑,家家戶戶的門口便掛上了燈籠,一般是紅色的紙燈,用木料或竹子做的骨架,用簿簿的光連紙或塑膠紙糊上,還要在上面貼上年畫或著剪紙,非常的精美。有些手巧的人還會紮走馬燈,燈籠分為兩層,裏面的蠟燭點燃以後,受到熱力的推動,裏面的燈就會自動旋轉,好象在向前走動一般。
元宵節裏,家家戶戶都是蒸面燈的。面燈圓圓的,一般用白麵摻黃豆面、玉米麵做成, 像一個個茶杯的狀況,還要根據月數的不同捏出幾個角,一年12個月,就做12個面燈。剛出鍋的面燈熱氣騰騰的,有的燈裏面水多,就預示著這個月雨水多,據說非常的靈驗。除了面燈以外,還要做勺子、龍、豬、鴨、鵝之類的麵食,預示著來年雞鴨滿圈,六畜興旺,吉慶有餘。 蒸熟的面燈裏面還要插上火柴棒,纏上棉花做成的燈芯,倒上豆油,點起來明晃晃的,放在大門口、院子和房子的每個角落,預示著新年興旺發達。這些面燈裏的油燃盡以後,除了金龍以外都可以食用,軟軟糯糯的,又香又甜。金龍要放在糧倉裏,預示著金龍滿倉,豐衣足食,一直到了二月初二,過完“龍抬頭”的節日以後,才能煮了吃,這叫“喝龍須”。點燃面燈以後,還要放炮焚香,把灶王爺焚化升天,希望他以後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多多造福人間。
我們挑著自己的小燈籠來到大街上賽燈。我們的燈籠有各種各樣的造型,雞、鴨、魚都有,大都是自己用高粱秸紮成,上面糊著透明的油紙,還帶著彩色的紙穗,裏面的蠟燭燃起來明晃晃的。還有的燈籠是從市場上買來的,小燈泡一閃一閃的,發出悠揚的音樂。最有趣的是我們自己做的蘿蔔燈,找一個大大的蘿蔔,把裏面挖空,只剩下簿簿的一層皮,還在上面刻出花紋圖案,刻下喜慶的文字,點上蠟燭,別有一番的情趣。大家都挑燈籠向大街上彙集,組成燈的河流,整個大街上都是紅彤彤的一片了。
我們玩的焰火都是非常簡單的,最常見的是“滴滴吉”,就是將硫磺、食鹽、木炭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用細細的棉纖維紙卷起來,一根一根的,點燃以後,便不停地炸出紅色的火星,代表著吉祥如意。還有的把火藥用小紙筒卷起來,象一根根小鞭炮似的,插著紙撚子,點燃以後扔在地上,它就嗞嗞的冒著火花四處亂竄,我們叫它“地老鼠”。那時候的二踢腳用麥秸的做杆,頂端糊上紙筒,紙筒裏放著火藥,點燃後就拖著長長的尾巴飛上空中,尾巴後面還有長長紅色的尾焰,然後在空中發出清脆的爆炸聲,非常的響亮。
那時候的農村,一般小鎮上都有燈會,每個村子或單位都要制做一盞大型的花燈,擺放在大街上供人們觀賞,文化部門還要的舉辦猜燈謎、打遊戲之類的娛樂活動,還組織舞獅隊進行巡演。鑼鼓家什鏗鏗鏘鏘地敲打起來了,在長長的遊行隊伍前面,四個小夥子帶著漂亮的獅子道具,踩著鼓點不停地舞幼,做著名種有趣的動作。在獅子後面就是是耍龍的,金龍狂歡迎新春,把吉祥的祝福灑滿了大街小巷。遊行隊伍中還有踩高翹的,腿上綁著長長的長長的木棍,穿上戲裝,走起路來搖搖擺擺,跌跌撞撞,做著滑稽的動作,逗著大家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
如果幸運,我們還可以看到甩金花的。在廣場的中間挖一個小坑,找來一根長長的木棒,由四五個小夥子扶著,在木棒的頂端,系上一個鐵籠子,放上木炭、鐵片、銅片等金屬。將木炭點燃後,那幾個小夥子便將木棒搖晃起來,使鐵籠繞著木棒飛速的旋轉。鐵籠裏的炭燃燒了起來,它象一條噴著火舌的金龍在空中飛舞,大約十幾分鐘的功夫,被融化的鐵汁、銅汁從鐵籠裏面飛出來,就像金龍吐出紅色的、綠色、紫色的珍珠,這些珍珠摔在地上、石頭上和樹木上立刻綻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一閃一滅的,把人帶入一個變幻莫測的神奇世界。隨著各種神奇的花朵的盛開,把美妙的元宵之夜推向了高潮。
最新生活新聞
-
南市府執行春節食商品稽查 小龍年安心購
(1 小時前) -
中榮嘉灣分院春節除舊佈新 清淨家園顧厝邊
(2 小時前) -
嘉義規模4.6地震 最大震度4級
(2 小時前) -
96歲白河榮家住民高瑞芳揮毫寫春聯 增添小龍年喜慶
(2 小時前) -
台大人的回憶! 公館東南亞秀泰影城1/31熄燈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