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南下直擊 正修毒物研究中心引領台灣環境檢測

【記者 王苡蘋╱高雄 報導】新興污染物檢測首屈一指的正修科大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獲各界矚目,天下雜誌團隊特南下採訪,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主任張簡國平說,將把觸角延伸到國外,進行國際合作,善盡社會責任,讓所居住的環境更美好。
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業務經理劉麗蓉風塵僕僕率領團隊南下正修科大,採訪編制逹167人堪稱全國最大單一中心的「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從環境樣品檢測開始,空氣、廢棄物、水質、飲用水、土壤與地下水,逐漸拓展到食品樣品、濫用藥物尿液、運動員禁藥檢驗。
2018年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部分補助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轉型成立「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除深耕環境永續議題研究,包括有新興污染物檢測技術、環境影響、健康風險評估等,同時也提高食品安全、新興毒品、生技醫學的研究。
劉麗蓉問到,正修科大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除國內表現搶眼外,更將觸角延伸到國外,進行國際合作,是否有代表性的案例。
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張簡主任表示,主要以南向國家為主,分別有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泰國等,有2.8億人口的印尼環保正起步,就好像當年的台灣,垃圾廢棄物從掩埋走向焚化爐,焚燒過程會產生大量戴奧辛有毒物質,透過彼此合作,由印尼派人來台學習分析技術,參與越南國家科學院主導的「以奈米材料輔助微生物降解土壤和底泥中戴奧辛」計畫,分別與越南多所國立學校合作分析越南土壤中的戴奧辛、重金屬等。
談到有那些亮點表現或創新的合作模式? 張簡主任指出,113年已達到產學計畫金額2.53億,技術轉移金額1,379萬元,全氟化合物今年納入國內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心更是全國第一家取得環境部認證的檢驗機構,並開發國內首創用熱裂解-氣相層析儀/質譜儀(Pyro-GC-MS)及熱裂解-氣相層析儀/串聯質譜儀(Pyro-GC-MS-MS)檢測人體相關組織塑膠微粒的檢測方法。
至於中心未來的發展,他說,將奈米科技結合生醫是可行的,泌尿系統不同部位的癌細胞具備專一性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研究將結合尿液樣本、本中心與長庚醫院及屏東榮民醫院合做開發的癌細胞捕集平台,進行癌細胞的富集與特徵分析,讓一般民眾、具家族病史或高風險族群,大幅提升早期偵測的普及性與可行性。
最新生活新聞
-
-
百斬出擊!屏東警迅速出動 當街逮詐欺車手救回355萬
(23 分鐘前) -
AQUA C.花漾皙陪伴唐寶寶手作手工皂 以美之名傳遞愛心力量
(31 分鐘前) -
1 14年度高市SBIR補助百萬資金 帶動創新企業躍高飛
(33 分鐘前) -
搭配台灣仲夏節 屏東台灣觀巴6月起祭3折優惠
(40 分鐘前)